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查看: 8221|回復: 2

对包山楚简所谓“牢鼎”的商榷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4-11-10 17: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闲暇之余,拜读了王志平先生大作“说 QQ截图20141110172424.jpg ”(古研30),王先生在文中对火/火进行了考察,并且认为是燎字初文(王宁先生不止一次表达相同的想法,只是没有切实的证据),并且首肯了王宁先生释读包山简“一 QQ截图20141110172836.jpg ?鼎”中的字为“牢鼎”的专字,后生只对包山简中此字谈一点自己不成熟,甚至可能是错误的想法。后生的想法依托于裘锡圭先生对老子中“宠辱若荣”中的“荣”字字形分析基础之上。
    裘先生认为老子文本中的“荣辱若惊”中的“惊”应该是“荣”的讹误,并且全面分析《郭店楚简》中对应字的字形,无论实际情况是怎么样,后生认为裘先生对字形的把握是很妙的,后生在裘先生文下跟贴也认为“
中间的部分卽兼上双目之用,又与下糸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所以导致中间一会写成矢形,中间贯横,一会写成火形,一会写成亦形,可能抄写者就是考虑到兼用人和火”,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就是《上博简·内礼》8号简“
攻,禜”中的“禜”字从系从火/火,它表示禜应该是有道理的,而《芮良夫毙》中的“各?其事”中的?确实可能如王志平先生认为的那样,可以读为“劳”,不过,并不能从正面推翻,从系从火/火不用为“荣”的可能性,至少在字形上两个字确实有可能相混。

  同理,再来看包山简的所谓的“牢鼎”,王宁先生及王志平先生好像也没有找到切实的证据,王宁先生文中“牢鼎”只是郑注的说法,后生认为“牢鼎”并不是一个先秦所有的命鼎名词,而是因为里面盛牛羊豕肉而后人归纳的命名(牢鼎为正籑),它是相对于“陪鼎”而言的。后生认为未尝不可读为“鉶鼎”,从荣声之字与从邢相通,如,《尚书序》“祖乙迁于耿”,《史记殷本纪》作邢,而从衣从耿之字有异文以荣为声符字,别的例子应该也有,荣,鉶同耕部,相通应该没有问题,而且,出土资料及传世文献都有“鉶鼎”的说法,此不赘述。
 樓主| 發表於 2014-11-12 15:21 | 顯示全部樓層
对“宠辱若惊”所谓“惊”字在字形上的一点想法:
    王宁先生近来在古文上用了很大功夫,点个赞先。刚刚读了王宁先生的大作《释郭店楚简<老子乙>中的“劬”》,感觉很多方面确实很有道理,后生仅就“惊”字所对应的字形发表一下自己不成熟的看法。王宁先生的论证思路主要是:“惊”字形----劬---懼---惊,可以说是一环接着一环,后生认为,在劬---懼的环节,王宁先生做了很足的功夫,结论应该是可靠的,对于第一环节和最后一环节,后生略微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1,第一环节。王宁先生选择将字形中的双人双目作为声符考虑,而将下面的“缭”做为形符,由双人双目到䀠这个很好理解,如人+舌在楚简中就相当于舌,他处也做舌,这在裘锡圭先生《文字学概要》中“连带表示主体的象意字”中有很多的体现。而裘锡圭先生将下面的字形选择作为声符,上面的双人双目做形符,并且可以省做目,其实这里确实如庞光华先生提出的一个顾虑,即重叠形符与单一形符的问题,后生觉得这是需要重视的一个方面。反过来再看王宁先生对此字的说解,这里面涉及形符与义符在构形关系上的理论问题,后生初学,也没有掌握相关知识,所以仅就字形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按照王宁先生的意见,造字者选择了一个”劳“的通假字”缭“作为义符用做“劳”,后生总想不通,既然这样为什么造字者不选择“力”做为形符,这样对文字来说更加直接,更加表意,反而,偏偏选择一个义符“劳”,而且还用的通假字。也许有先生会说上楼的“牢鼎”的专字“牢”,不也是这种情况吗,用假借字“贞”来代替形符“鼎”,后生认为情况也许并不一样,因为“牢鼎”后面的“鼎”字仍然用的是“贞”,这里面是不是作者为了简便而将“牢鼎”中的形符鼎写作“贞”,因为在作者眼里,此时的“贞”与“鼎”在抄写及表意上可以完全划等号,况且,“贞”字构形中本身就可以拆出一个“鼎”字来,而“缭”的情况可能不同,如果按照上面的思路,将“缭”拆分成糸和燎,那么这两个构形与“劳”作为义符,完全没有了联系。所以,后生感觉,相对来说,裘先生在选择上反而比王宁先生更直接了一些。
2,第三个环节。王宁先生通过意义上将“懼”与今本的“惊”联系,是说的通的,不过这里面有些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很少见异文的出现,如果原本确实被误认为“懼”,而又同义换读为“惊”的话,应该会有文本的用字的不同,而实际上却不是这样的,另一方面,字音在整个汉语发展环节上的演变性显然低于字形的演变,这样的话,如果原本确实是“劬”那么为什么还是没有出现与“劬”音相近的异文,我们知道很多文本的异文就是为了记其音而产生的通假字,这个方面也是需要考虑的。裘先生根据音近的原则将其判断为误读,确实有文本,记载方面的探索意义。
  综上所述,后生认为,楚简文字有时候有些太诡异,可能不会按常理出牌,原作者到底想出的哪张牌,我们也不好确实分辨。后生认为,王宁先生从另一个侧面对此字剖析,也是有启发性的。
 樓主| 發表於 2014-11-12 18:11 | 顯示全部樓層
补:毛公鼎“躣”字所从之瞿,卽从一目(文字学概要133页),故庞光华先生说”瞿字或瞿声字都没有省形从目的异体字”(庞光华先生复旦网文”何建章教授与战国策研究“二楼评论贴)的说法值得商榷。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11-23 04:05 , Processed in 0.03572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