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查看: 8775|回復: 1

[新闻]荆州熊家冢楚墓的发掘阶段性收获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7-17 14: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荆州熊家冢楚墓的发掘现场已经对公众开放,展示了部分阶段性成果。根据展览说明牌和现场看到的情况,我们可以知道:熊家冢墓地一带为连绵的低矮丘陵,分布着多处岗地,熊家冢墓地所处的岗地为南北走向,一号墓及二号墓的封土堆就位于山岗的最高处,一号墓在南,二号墓在北。在一号墓封土的南侧发现92座排列有序的小墓。在一号墓封土的西侧发现1座大车马坑及34座排列有序的小车马坑。在一号墓封土的西部、南部边缘还发现了十几座祭祀坑。在二号墓封土的北侧也发现有多座排列有序的小墓。熊家冢一号墓与二号墓尚未发掘,其墓主人的身份还是个谜。但是从整个墓地已揭示的情况来看,可以推断一号墓与二号墓为夫妻异穴合葬。一号墓封土现高约4米,二号墓封土现高1~2米。在一号墓的封土上方以及边缘发现了成行成列的柱子痕迹,表明墓冢上原有一座由殿堂、回廊组成的高台建筑。这两座墓的结构具有典型的大型楚墓特征,坑口平面均为“甲”字形,即带有一条斜坡墓道的土坑墓,墓道向东。一号墓的墓坑坑口长、宽皆为约68米,坑深15米以上;二号墓的墓坑坑口东西长约36、南北宽约29米。坑壁呈台阶状向下收缩。在坑底用大量木料构建椁室。据说,二号墓可能还有积石。目前在荆州地区已发掘的楚国高等级贵族墓地有天星观邸阳君番乘、包山左尹邵佗和望山悼固。其它地区已发掘的楚王墓有河南淮阳马鞍冢楚顷襄王和安徽寿县李三孤堆楚幽王。他们的规模都小于熊家冢墓地。熊家冢一号墓南侧及二号墓北侧的小墓,目前发现已超过120座。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式小型墓,坑口长4~5米,宽3~4米,坑深4.5米左右。除部分墓葬的墓坑被现代水渠破坏外,均没有发现被盗扰的迹象。已发掘了11座墓。人骨及葬具都保存不好。葬具仅存灰色棺椁痕迹,为一椁一棺。随葬品均出于棺内,以玉石器佩饰为主,器形有璧、璜、环、珠、管、龙形佩等。其它还有少量小型铜器,如带钩、削刀、铃。熊家冢墓地的小墓是杀人殉葬的遗存,分别从属于一号墓与二号墓。这些殉葬墓的坑位排列有序,是经过精心规划、同时下葬的结果。其中也包含按殉人等级、性别的不同而安排在不同位置的考虑。熊家冢1号车马坑,南北长133米,东西宽11米,是目前楚文化考古中发现的最大的车马坑。在1号车马坑的西面还分布有30多座排列有序的小型车马坑。已发掘了其中的一座,即33号车马坑。33号车马坑内埋一车二马。车由轮、轴、辕、衡、舆几部分组成。车的放置为衡西舆东,两马背向侧卧于辕两侧,马首向西。车的木质均已腐朽无存,仅存表面所髹的黑褐色漆皮痕迹。轮变形为椭圆形,下半部置于坑底轮槽内。轮有36根辐条。两毂端各套一青铜軎,軎上附辖。舆为长方箱形。马骨保存基本完整,呈灰白色。马口中有铜衔,头部有包金箔的锡节约,颈部下方有玉串饰。祭祀坑分布于一号墓封土与殉葬墓、车马坑之间。坑口多为圆形,结构近似漏斗形,有的下段为正方形竖穴。坑深5~8米。坑底为祭祀品,已发掘的两座坑底各有一件玉璧。
發表於 2007-7-17 14:38 | 顯示全部樓層
想必予一古人兄肯定親臨現場看過,期待有竹簡出土!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6-18 02:54 , Processed in 0.03191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