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樓主: 潘灯

[原创] 荊州王家咀楚簡《孔子曰》初讀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3-7-22 11:27 | 顯示全部樓層
例三中有一章“君考召亡諾,君子不以其所亡孝”,後半句不易理解。本帖26樓予一古人先生指出前半句又見於《論語·鄉黨》“君命召,不俟駕行矣”和《孟子·公孫丑下》“《禮》曰:‘父召,無諾;君命召,不俟駕’”。兩處孔子之語句式一致,內容相應,很可能原本就是一段相對而言的完整的話(即《孟子》引《禮》的狀態),後來被分別歸入事父母和事君兩個主題當中。由此可以考慮,“君子不以其所亡孝”可能和前半句並沒有直接聯繫,只是因爲都圍繞“孝”展開(例三有六七條皆屬於“孝”這一主題),所以才被放到一起,並在傳抄過程中進一步磨滅了分章符號。22樓潘燈先生根據字距提出,分章符號可能是後期添加的,那麼此處也可能是漏加了符號。單從這一句來看,或許可以從整理者趙曉斌先生,讀爲“無”或徑如字讀,表示存在否定。全句是說,君子不拿自己本身沒有的東西去孝敬親長。《禮記·禮器》“天不生,地不養,君子不以爲禮,鬼神弗飨也。”《儀禮·聘禮》“凡庭實,隨入,左先,皮馬相間,可也”,鄭玄注“君子不以所無爲禮”。不要用自己原本沒有的東西去祭祀或贈禮,也不要用這些來孝敬親長,其邏輯都是強調合乎時宜,不爲難孝子,也不過分搜羅浪費、索隱行怪。《論語》裡微生高向鄰居乞醯再借給別人、顏路請孔子之車以爲顏淵之椁,孔子都不贊同,大概也有這方面的意思。
發表於 2023-7-23 19:16 | 顯示全部樓層
簡765的“炇”字還是以讀“火”為是,此事蜨枯(16#)、不求甚解(18#)、魚在藻(47#)等先生已經言之。此字在後世字書中讀音“撲”,則認為是從火攴聲。其實在王家台秦簡本《歸藏》裡,“攴”字均被用為枚占之“枚”,“火”、“枚”古音都是微部字,所以此字無論是從火攴(枚)聲還是從攴火聲都可讀為“火”,讀“災”恐非。大概在楚文字中用為名詞的火焰之“火”寫作“火”,而用為動詞的燃燒、焚燒義的“火”則作“炇”,二者的區別在此。
發表於 2023-11-16 16:0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TAKASANG 於 2023-11-16 16:40 編輯
潘灯 發表於 2023-5-22 10:41
古(楚)文字當中,歸、遺區別明顯。竊以為,它們的主要區別在于,歸的右上角類似于“彐”形,實為掃帚之形 ...

“歸”古音屬見母微部,“遺”古音屬餘母微部,二字韻部同部,見母字與餘母字亦有相通例,如“容”(餘母)從“公”(見母)得聲。頗疑此字從“遺”、從“歸”省聲(“歸”之辵旁與“遺”之辵旁共筆)。但作為義符的“遺”亦省去雙手形,既省形又省聲的字似終究不常見。
發表於 2023-12-26 11:02 | 顯示全部樓層
潘灯 發表於 2023-5-9 14:15
簡1、2“君子焅(教)之以敬,入之以安。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予一古人”把簡1末字釋“焅”,讀 ...

整理者把“ 焅”读为“教”可能是以为这句话句式与《左传》“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隐三年傳)相近。但“焅”明显与“造”之类字同从谐声声符。
發表於 2024-1-29 13:0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鱼在藻 於 2024-1-29 13:09 編輯

簡60“子夏將爲□”,整理者將□形釋爲从⺮、虍,下部未釋。細審其右部,這個殘字極有可能就是棗紙簡中簡1的“莒”,其下从乃是“舉”之初文。《論語·子路》記載“子夏將爲莒父宰”,簡文此處或與此有關。
發表於 2024-1-29 13:13 | 顯示全部樓層
簡944:“備(服)周之[糸+冒]。”趙曉斌先生將“[糸+冒]”括注爲“冕”,大概是認爲“[糸+冒]”讀爲“冕”。
按,“[糸+冒]”可如字讀。“[糸+冒]”是“冒(帽)”之繁體。“帽”有“冠”的意思(參《故訓匯纂》P675)。“冕”也常訓“冠”(參《故訓匯纂》P203)。“[糸+冒]”“冕”應是同義的异文。
發表於 2024-1-29 18:2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心包 於 2024-1-29 19:21 編輯
质量复位 發表於 2024-1-29 13:13
簡944:“備(服)周之[糸+冒]。”趙曉斌先生將“[糸+冒]”括注爲“冕”,大概是認爲“[糸+冒]”讀爲“冕” ...

此字宜釋爲“縵”讀爲“冕”。古文字中有一些與“冒”同形之字當理解爲“曼”之省,這些字形實來源於“冃爪目/冃爪目又”這種形體之省,與“冒”偶然同形也。“曼”之初文,金文、《四告》等中舊多釋爲“覓”(近見有學者讀“慢”,甚是),後來追加“冃(冕)”聲,“見”形則常省作“目”,又常加綴形“又”,或省“爪”形,遂成“曼”字,與“冒”同形者即這種“曼”之省體。關於“曼”的問題,詳參筆者未刊稿。簡文此字因有左邊“糸”旁的限制,右邊遂得與“冒”形同而實異,不至於誤釋。
發表於 2024-1-29 21:15 | 顯示全部樓層
王家嘴楚簡《孔子曰》“天之至滅此文”與《論語·子罕》“天之未喪斯文”對應,頗疑簡本的“至”當讀爲“遲”。“遲”在舌音脂部,“至”在舌音質部,韻部屬陰入對轉。“天之至(遲)滅此文”即言老天如果不急於消滅這一文化,大意與傳世本一致。簡本前文有殘缺,作“……滅此文也歟,後死者不與於道也”。古書中常“遲”、“速”對舉,則“滅”前一字似乎有可能是“速”字。
發表於 2024-1-30 17:14 | 顯示全部樓層

莒.png
發表於 2024-4-19 10:54 | 顯示全部樓層
前述“天之至滅此文”與《論語·子罕》“天之未喪斯文”對應,頗疑簡本的“至”當讀爲“遲”。今檢《漢書·高帝紀上》:“遲明,圍宛城三帀”,文穎注云:“遲,未也。”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4-19 17:12 , Processed in 0.03937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