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旧岛先生 於 2024-6-22 13:07 編輯
在央視新聞“楚國王級墓葬發現秦國風格漆木器殘片”(20240515)視頻中,可以發現還有一件有銘漆器殘件,比較清楚地能看到中間一行有“左工師”的字樣,與之前公佈的完整漆銘略有不同,但估計應該也是由“太后詹事丞”監造,其製作年份猶未可知。 至此,目前共見有四件太后詹事機構製作的器物: 十七年,大(太)后詹事丞□,工師歊,工季·上(?)己·己(?) [□年,大(太)后]詹事丞[□],左工師□,隸臣□·大官 廿(二十)九年,大(太)后詹事丞向,右工帀(師)駕,隸臣乘·大官·長 廿(二十)九年,大(太)后詹事丞向,右工帀(師)駕,工大人臺·長·午·九 這四件漆器銘文的共同點,亦其特殊之處在於記載“物勒工名”部分的周圍刻有長方形外框,其中十七年太后漆盒銘文在外框的四個邊角處各有一道斜劃。這種形式在戰國時期其他各國的題銘當中尚未見到,可能爲秦國所特有。 這就很容易聯想到江蘇盱眙大雲山漢墓出土的一件有銘漆耳杯(M10:84),其刻銘周圍也有長方形邊框。最早整理者信從魏宜輝先生的觀點,認爲耳杯的銘文是戰國晚期齊系文字。不過李亦鵬先生和游逸飛先生在對銘文字體進行細緻比较之後,指出M10:84和幾件傳出大雲山漢墓的漆耳杯銘文“並非純正的戰國齊系銘文,而是雜揉了齊文字與秦文字風格的齊系銘文,時代更可能為秦末漢初”(第437頁),此說正確可從。 他們關於耳杯的具體製作者提出了“秦漢之際復辟的田齊工官”和“漢初封王的劉齊工官”兩種可能,並沒有給出確切意見。但其實正如他們文章中所提到的“大雲山三器的物勒工名卻是‘工官’‘工長’”,“工官”“工長”之名從不見於戰國諸國以及秦代題銘當中,而二者卻均見於漢代銅器銘文,因此其製作者的身份屬於後者的可能性更大。
“左工師”漆器殘件
十七年太后漆盒銘
江蘇盱眙大雲山漢墓出土漆耳杯銘
參考文獻: 2.楊啓乾、李文涓:《常德楚墓出土的兩件戰國漆器考》,《湖南省博物館館刊》第四輯,長沙:嶽麓書社2007年,第265-267頁。 3.南京博物院、盱眙縣文廣新局:《江蘇盱眙大雲山江都王陵M9、M10發掘簡報》,《東南文化》2013年第1期,第66-67頁、第69頁註釋[2]。 4.李亦鵬、游逸飛:《田齊抑或劉齊?——江蘇大雲山漢墓隨葬齊系銘文再考》,收入《首屆出土文獻語言文字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臺灣出土文獻研讀會主辦,2022年12月17-18日,第435-447頁。 5.游逸飛:《媵制已死,娣媵仍存——以東漢扶風大族與江蘇大雲山西漢江都王陵陪葬墓為例》,《清華學報》新52卷2022年第4期,第648-66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