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樓主: 王寧

[原创] 清華簡十四《成后》初讀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4-12-24 22:57 | 顯示全部樓層
ee 發表於 2024-12-23 20:58
《成后》簡1:“文奠禹浚,[甸+攵]厇從則。”“甸度”讀爲“田宅”爲好,承上文所浚之地而言。

《成后》簡 ...

從後文“皇載吉凶”來看,此處以如字讀“載”為宜。“載”即“載任”,“輔”即輔助,二者皆與駕車有關。《詩經·正月》:“其車既載,乃弃爾輔。載輸爾載,將伯助予。無弃爾輔,員于爾輻。屢顧爾僕,不輸爾載。”
發表於 2024-12-27 19:2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潘灯 於 2024-12-27 19:27 編輯

簡4“ 图片1.png (乂)辟不秉”之“秉”,原文作“ 图片3.png ”,在《字形表》中,整理者未把此字輯錄在“秉”字頭下,而是列在“不識字”當中,標明為“殘字”。我們覺得,此字或與“ 图片2.png ”等字形有關,即同“ 图片5.png ”的右部。此形我們曾釋為“虎”,在學界亦讀“蒦、穫、刈”等。在古音中,虎*qʰaʔ *kwag二字音近。在簡4中,所謂的“秉”或可讀“穫”。
發表於 2024-12-27 20:40 | 顯示全部樓層
簡1“今在後嗣”之“後”,原作“退”,疑抄者誤。
發表於 2024-12-27 20:56 | 顯示全部樓層
清華簡本篇電子版,簡1“文 图片4.png (奠) 图片2.png (禹) 图片3.png (浚)”横向釋文作“ 图片5.png ”,有誤。
發表於 2024-12-28 09:4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my9082 於 2024-12-28 10:53 編輯

簡4—5云:
  嗚呼若茲哉,元監初序【魚】。
  規度四荒,遠猷廣圖【魚】。
  唯德稱用,艾辟不秉【?】。
  悛民非彝,替文興素【魚】。
  因常由榦,休辭時降,文物受度【魚】。


  所謂“秉”,樓上“潘燈”先生改釋爲“穫”,近年相關字形學界討論很多(可參葛希谷、蘇建洲:《是“刈”還是“穫”》;侯瑞華:《楚簡“刈”字補論》,《出土文獻》2021年第1期)。從韻腳押韻角度看,把此字釋爲“穫”【鐸】,恰好可以協韻。潘先生之改釋十分正確。

  由此看來,相關字形確實還是“穫”,而不是“刈”。

  至於“艾辟不穫”的“穫”,大概不能如字讀、訓。今謂可讀爲“獲”,“獲”有違誤之義,如《淮南子·兵略》“音氣不戾八風,詘伸不獲五度”,高誘注:“獲,誤也。”上博簡《曹沫之陳》“毋穫(獲)民時,毋敚(奪)民利”,或即訓“獲”爲違誤。
發表於 2024-12-28 09:5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my9082 於 2024-12-28 10:00 編輯

  當然,《曹沫之陳》“毋穫民時”的“穫”也似可讀爲“護”,是占護、佔據的意思。
  《鮑叔牙與隰朋之諫》簡4:“穫(獲)民獵樂”,“獲民”似不好說是《曹沫之陳》“獲民時”之省,則“穫民獵樂”的“穫”也可考慮讀“護”。

  按:“護”古有占護、佔據義,如《宋書·羊玄保傳》:“占山護澤,强盜律論。”劉宋·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譯《五分律》:“前比丘具以事語,彼比丘言:‘塚間無主物,如何占護?’”姚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四分律》:“時有居士,占護彼童女,既不迎婦,又不聽餘嫁。”《魏書·列女傳·刁思遵妻魯氏》:“稱刁氏恡護寡女,不使歸寧。”“占護”、“恡護”是近義並列式複合詞[參董志翹《也釋“忓恡”——兼及“占恡(吝)”、“占護”、“恡護(悋護)”、“障恡”等詞》,《漢語史研究集刊》第12輯,巴蜀書社2009年]。此義之“護”亦見於敦煌文獻,如S.2199《咸通六年十月廿三日尼靈惠遺書》:“靈惠只有家生婢子一,名威娘,留與姪女潘娘,更無房資。靈惠遷變之日,一仰潘娘葬送營辦,已後更不許諸親恡護。”P.3281v《押衙馬通達狀》:“已後不令親眷諸人恡護、侵奪,伏請處分。”此例“恡護”與“侵奪”連言,而《曹沫之陳》“毋穫(獲)民時,毋敚(奪)民利”以“穫(護)”與“敓(奪)”相對,正可參驗。

  《淮南子·泰族》:“及至其衰也,馳騁獵射以奪民時,罷民之力。”《孔叢子·諫格虎賦》:“今君荒於遊獵,莫恤國政,驅民入山林,格虎於其廷,妨害農業,殘夭民命。”“穫(護)民獵樂”即佔護人民而役使之,田獵取樂。
發表於 2024-12-28 10:1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my9082 於 2024-12-28 10:41 編輯

  簡6“皇王作起”,整理者僅言“作、起同義連用”,而沒有指明是在哪一項詞義上連用。

  按:在此“作”、“起”都是輔、佐、助之類的意思。跟其後“輔”、“載”[《爾雅》:“邕(擁)、支,載也。” 即支持、持載、承載,稍引申即輔、助義(“持”、“承/丞”亦有輔、佐義。《荀子》:“父子相傳,以持王公。”《讀書雜志》:“持,猶奉也……《廣雅》‘奉,持也’,是持與奉同義。”)。前帖或讀“戴”,但“戴”一般是下對上的]、“乂”義相呼應。

  《鄭武夫人規孺子》簡17:“或稱起吾先君於大難之中,今二三大夫畜(/慉)孤而作焉,豈孤其足爲勉?”
  這裡面“稱”、“起”、“畜/慉”、“作”其實都是輔、佐、助的意思。

  《說文》心部:“慉,起也。从心、畜聲。《詩》曰:‘能不我慉。’”《詩·邶風·谷風》:“不我能慉,反以我爲讎。”毛傳:“慉,養也。”鄭箋:“慉,驕也。”按此二說皆不確。戴震云:“《說文》‘慉,起也’,引此詩。《小雅·蓼莪》篇‘拊我畜我’,箋亦訓爲‘起’。‘起’如《晉語》‘世相起也’之‘起’,韋昭注云:‘起,扶持也。’‘不我能慉’,蓋承上章‘何有何王,黽勉求之。凡民有喪,匍匐救之’,自言盡心力如此,而其夫乃不以爲能扶持起家,反仇視之。《蓼莪》篇上言‘鞠我’,既爲哺養,下言‘育我’,又爲覆育,而‘畜我’承‘拊我’下。拊,撫摩也;畜,扶持也。‘畜’亦當作‘慉’,省文假借耳。”(《毛鄭詩考正》卷一)

  至於“作”,《說命下》簡3“作余一人”之“作”即是,又《厚父》簡8“作辟事三后”,“作辟事”三字近義相連。




發表於 2024-12-28 11:2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潘灯 於 2024-12-28 11:57 編輯
my9082 發表於 2024-12-28 09:58
當然,《曹沫之陳》“毋穫民時”的“穫”也似可讀爲“護”,是占護、佔據的意思。
  《鮑叔牙與隰朋之諫 ...

感謝my9082先生的定論!押魚韻那是肯定的,如此說來,此字和天星觀遣策簡中左部從骨之字,確如我們之前所釋為“虎”(參https://mp.weixin.qq.com/s/rz5H9YpIYQkzUspDcz28nQ),其上古音聲母*,韻為魚部,正與簡文相合。不過在《成后》篇中讀“穫”(上古聲母*kW,韻為鐸部),其聲母*kW*音近可諧聲假借,韻部魚鐸陰入對轉,故虎可讀“穫”或從蒦聲之字。刈*ŋads,月部,主要元音也是a,上古聲母*ŋ與**kW也音近,故把虎讀穫、刈都是可行的,在辭中究竟讀何字,要根據語境來判斷。

點評

上古有兩套牙喉音聲母分爲圓唇與不圓唇,兩者一般不能通假。  發表於 2024-12-31 20:45
發表於 2024-12-29 14:41 | 顯示全部樓層
今據原釋文,在各家討論基礎上,摻以己意,重附釋文如下:
1.png
2.png
3.png
發表於 2024-12-29 14:49 | 顯示全部樓層
釋文大致分三段,分別押職、魚、侯三個韻部。下面是據原簡文所作寬式釋文,竊以為有些《詩經》的味道,肯定還會有很多討論的空間。

4.png

5.png

6.png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5-2-5 16:46 , Processed in 0.03878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