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樓主: 易泉

清華五《殷高宗問於三壽》初讀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5-4-10 13:04 | 顯示全部樓層
《孔子世家》孔子引詩句“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历来有两种解释:
毛传郑笺均未解“匪”,孔疏训为“非”,按他的解释,此句意为“我不是犀牛老虎那样的野兽,为什么要沦落到在野外游荡的境地”;
马瑞辰则训为“彼”,按他的解释,此句意为“那犀牛那老虎,在野外游荡”(其言下之意仍为“我不是犀牛老虎那样的野兽,为什么沦落到在野外游荡的境地”)。
似以郭永秉先生之文的處理更好些。
發表於 2015-4-10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簡22:
簡22以 四方.jpg
發表於 2015-4-11 08:27 | 顯示全部樓層
簡8-9:我思天風,既[宀/韋]或止。

既[宀/韋]或止”似讀作“既回又止”,言天風既旋起而終止。
發表於 2015-4-11 22:14 | 顯示全部樓層
引用第9楼暮四郎于2015-04-10 11:50发表的  :

簡23:我 (寅)晨共(降) (在)九厇(宅)

馬楠、程浩、周飛、王逸清:共讀爲“供”,才讀爲“茲”,厇讀爲“度”,訓爲標準。指代上文九種標準。

今按:“共”當讀爲“恭”。

.......
暮兄,“共”讀“恭”甚好。弟再補一條,“晨”可讀為“祗”,訓爲敬。寅、祗、恭三字同義連文。此句意即我恭敬此九種標準。
發表於 2015-4-11 23:20 | 顯示全部樓層
【補】
拙文《清華伍〈殷高宗問於三壽〉“若小人之聾盲”試解》(簡帛網2015年4月11日),將《三壽》簡9-10“君子而不讀書占,則若小人之AB而不友”之“AB”讀為“聾盲”。但其中B字(當為喉牙音陽部字)讀盲(明紐陽部),自己感覺聲紐聯繫仍不夠緊密(儘管可以疏通)。
文章發出後,我又想到B字也可能讀“瞽”(當係喉牙音魚部字)。B字聲符在楚簡中常用為廣,而廣與瞽聲母相近,韻部對轉。
“聾瞽”義同“聾盲”,拙文對詞義的相關闡述仍然適合。希望以後有機會再作補論。
(楊鵬樺)
發表於 2015-4-12 10:12 | 顯示全部樓層
簡10:九牧九矣將喪。
矣,整理報告讀爲“有”,認爲九有指九州,但九州與九牧不倫。“矣”似可讀爲“司”。《文選》何晏《景福殿賦》:“三事、九司,宏儒碩生。”李善注:“九司,九卿也。”

14-15:聞天之常,祇神之明,上昭順穆,而敬(警/儆)民之行。余亯獻[+],适還妖祥,寺(時)名曰恙(祥)。
余亯獻[+],整理報告讀爲餘享獻攻,云:“餘,饒也。餘享,祭饗豐多。獻、攻,祭名。”(此爲節錄)
今按:“余亯獻[+]”似當讀爲舍享獻攻”,四個動詞並列
适還,整理報告讀爲括還,云:“括,捆束。還,環圍。”
今按:“适”似當讀爲,上古“[/口]聲、“會”聲之字常相通用。爲除殃之祭。《周禮·天官·女祝》:掌以时招、梗、禬、禳之事,以除疾殃。”“(元部匣母)可讀爲(耕部匣母),上古“瞏”聲之字常與“?聲之字通用。《左傳昭公元年:“山川之神,則水旱、癘疫之災,於是乎禜之;日月星辰之神,則雪霜、風雨之不時,於是乎禜之。”《周禮·天官·大祝》:掌六祈以同鬼神示,一曰类,二曰造,三曰禬,四曰禜,五曰攻,六曰说。
發表於 2015-4-12 10:18 | 顯示全部樓層
簡10“九矣將喪”,整理者讀“矣”為“有”,謂指九州。
今案:“九矣”有無可能讀“九疑”?
上博四《曹沫之陳》簡44“是故矣(疑)陣敗”、簡52“毋思(使)民矣(疑)”,可佐證“矣”之讀“疑”。

《山海經·海內經》:“南方蒼梧之丘, 蒼梧之淵,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長沙零陵界中。”
《史記·五帝本紀》:“(舜)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
《楚辭·離騷》:“百神翳其備降兮,九疑繽其並迎。” 王逸注:“言巫咸得己椒糈,則將百神蔽日來下,舜又使九疑之神,紛然來迎。”

不過,若“九矣”可指“九州”,文意上比“九疑”好些,但用字上比較怪,故存此以供討論。
又:《荀子·解蔽》:“文王監於殷紂 ,故主其心而慎治之,是以能長用呂望而身不失道,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 楊倞注:“九牧,九州也。”然則解為“九州”或與其前“九牧”犯重。
發表於 2015-4-12 11:00 | 顯示全部樓層
簡二十三“卲(昭)”當讀為“召”,整理者無解釋,實亦助之意,跟“薛(艾)”連文,其用金文習見。
發表於 2015-4-12 12:07 | 顯示全部樓層
簡15-16:邇則文之[爲/心](化),鬲(曆)象天寺(時),A厇毋[言+尾/止],[申+戈]豊觀怾,尃(輔)民之[化/心](化),民觀(勸)毋皮(疲),【15】寺(時)名曰義。

[言+尾/止],整理報告依形釋寫,讀爲“徙”。●今按:此字右旁即楚簡常見的“屈”字,當釋寫為“誳”。

A厇毋[言+尾/止],整理報告讀爲“往宅毋徙”,云:“宅,居也。”  ●今按:此句似當讀作“廣度毋蹶”,意為廣泛地考慮謀劃,毋使失敗。上古“屈”聲之字常與“厥”聲之字通用。《荀子•大略》:“禮者,人之所履也,失所履,必顛蹶陷溺。”《莊子•人間世》:“形就而入,且爲顛爲滅,爲崩爲蹶。”

【5月1日補正:[言+尾/止]右旁與楚簡“屈”字不同。楚遣策簡中有从木、从[尾/止]之字,学者或釋作“木+屈(橛)”。“A厇毋[言+尾/止]”如何釋讀,尚待研究。】


[申+戈]豊觀怾,整理報告讀爲“申禮勸規”,云:“勸,勉也。規指規矩。” ●今按:此句當讀爲“申禮勸技”,上古“只”聲、“支”聲字常相通用。申、勸並言可參《管子》卷一:“然后申之以憲令,勸之以慶賞。”“勸技”可參看《史記•貨殖列傳》:“于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

A

A
發表於 2015-4-12 12:16 | 顯示全部樓層
引用第5楼暮四郎于2015-04-10 11:16发表的  :
簡12“逸矛康[馬+矛]”的釋讀

我們原來沒有看到整理報告,對原釋“象”之字提出質疑,現在看來是不必要的,這個字確實是“象”。
“象”作本字理解難以講通文意,似當讀爲“蕩”。上古“象”聲、“昜”聲字可通。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11-22 11:46 , Processed in 0.03964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