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不求甚解 於 2022-1-6 12:23 編輯
再說一個釋文在斷句方面可能存在問題的例子:
簡45~46有下面幾句話,整理者讀為: 禮義愛仁,忠相后皇。配合高弍(貳),智(知)后以明。 不知整理者為何這樣斷句,也許就是為了照顧四個字一句的韻律,甚至認為這幾句“仁”、“貳”押韻,“皇”、“明”押韻。但是,把“禮、義、愛、仁、忠”這五正之德拆分開來,前四個為一組,剩下的“忠”歸入“忠相后皇”一句,那麼,這個句子跟前面的“禮、義、愛、仁”是什麼關係,頗不容易理解。最後一句“智(知)后以明”也難以理解。我們認為應該重新斷句,簡文前後幾句試讀為: 禮、義、愛、仁、中相,后皇配合,高貳智,后以明。 整理者已經解釋“后皇”指天地(簡116也有“奉神后皇”),我們以“后皇配合”為一句,意即天地配合,非常通順。“后皇配合”這一句前面說“禮、義、愛、仁、中相”,“相”與“配合”意義相關,意思通貫而下。“高貳智”的“貳”也是“輔助”義,跟前面“相”、“配合”也相關。如此,“高貳智”的“高”大概只能理解為名詞“高者”,應該指神。簡文跟“高”有關的神有兩個,一是“高大”,一是“高畏”。“高畏”是天之號。說天助人,要比說“高大”這個神助人更易於接受,因此,這裡的“高”大概就是指“高畏”,即天。“貳智”的“智”可能指人,即“智者”,實際上就是指“后”。正因為有“禮、義、愛、仁、中相,后皇配合,高貳智”,因此“后以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