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youren 於 2022-9-12 17:14 編輯
本篇出現五次「鼓」,雖然都讀成「鼓」沒有疑議,但寫法稍有不同,除了簡65右半从「攴」外,其於寫法近似於从「午」从「又」,周陽光先生認為右上結構乃受到「午」字形的影響,添加了短横飾筆。(周陽光:〈談清華簡《越公其事》中的「鼓」字〉,《古籍研究》總第70卷(2019.12))我認為所謂的「午」還可以從聲化的角度思考,「鼓」(見紐魚部)、「午」(疑紐魚部),韻部相同,見疑則都是牙音,所以「鼓」字从「午」可以視為聲化的結果。
簡60「舉邦走火」,原整理者認為「走火,奔走救火」,滕勝霖從之,子居則認為「走火即趨火,本身應該並沒有救火義」,翁倩認為「走火」是「失火」。江秋貞認為「走火」即為火而奔走,意思等於奔走救火。不求甚解認為「走火」當讀為「趨火」。 案:「舉邦走火」在棗紙簡中不見,「走火」一詞見於《韓非子˙內儲說上》、《韓非子˙外儲說右下》,字面意思都是指奔赴火場,所以「走火」又可作「赴火」,見《論衡˙率性》、《列女傳˙節義˙梁節姑姊》。子居說走火本身沒有救火之意,不能說是錯,然而在失火時奔赴火場,在敘事的脈絡意義上,就是救火,所以「舉邦走火」可以翻譯成「全國都奔赴火場(救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