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123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潘灯

天星觀遣策簡選釋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22-2-5 13:3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潘灯 於 2022-2-5 20:35 編輯

    再釋群“虎”

    此前我們把天星觀簡和曾侯乙簡中的“虎”辨析之后,今天我們再次擴大范圍,試著搜集整理了一下與之相關的字形和辭例。我們認為,它們或均與“虎”和以“虎”為聲之字有關。所見字形、辭例截取如下(見下圖):
虎.png
    在古音中,虎、雩均為曉紐魚部,雙聲疊韻可通。獲、擭、穫、濩、鑊同音,均為匣紐鐸部,且都從蒦聲。蒦古音影紐鐸部,影與曉鄰紐相轉,韻部鐸魚對轉,故虎與蒦聲之字可互通。在典籍中,檴同㯉,樗通檴,檴亦通穫。(參《古字通假會典》827頁,859)又古代“刈”與“穫”互訓。(參《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一)》161

    厘清這些關系之后,我們現在終于明白,楚系文字當中一個“虎”字及其內涵是何其豐富。這也更加堅定了我們的釋讀,只不過下揭“虎”或從“虎”之字,與曾侯簡和天星觀簡中的“虎”形對比,中部貫穿形筆畫斷開,故給之前學界的釋讀帶來了一些錯覺。在楚系文字中,本可在中間縱向一筆而書的筆畫,亦可斷開分上下兩截而書,如“東、束、未、來”即是,故“虎”如是作也不見怪。

    虎或從虎之字,可訓獲、穫、擭、濩等蒦音字,亦可訓刈,驗之下列辭句,均無礙。如:上博一《采風曲目》簡3中“□也遺夬(玦)”和上博五《鮑叔牙與隰朋之諫》簡4民獵樂”,原本不識之字,均可釋“虎”,讀“獲”。清六《太甲(乙)》簡5中的“虎(擭)戈盾以造勛”,首字釋“虎”讀“擭”也很貼切。清一《金縢》簡9“秋大熟,未[虎攴]”,簡14中“秋則大[虎攴]”,兩辭中的“[虎攴]”,或本為“擭”字異構。古文字中,攴與手上動作有關,故可以與義符“手”置換。“[虎攴]”在辭中可括讀為“穫”。安大《詩經》簡原整理者釋簡4中的“是刈是穫”、簡16“言刈其楚”、簡17“言刈其蔞”,其中所謂的“刈”,當隸定作“[禾虎]”,蓋本為“椃”字,后用同“穫”,訓“刈”。后代各《詩經》版本徑作“刈”,乃因刈、穫可互訓,其均有收割之義。

    虎年伊始,識得一大群“虎”,幸哉!樂哉!但惟恐拙論有失,權當拋磚引玉,敬請方家斧正!

    補記:安大《詩經·葛覃》簡4+5言“是刈是穫,為[希氐]為[希卩]”,后句中兩個從希之字分別讀“絺”和“綌”。從用字用辭來看,我們把“刈”和“穫”也看成是一組同聲符字,是完全有可能的。只不過原文“[禾虎(椃)]”用同“穫”,為區別于后面的“穫”,故后世改用“刈”了。換言之,原本“[禾虎(椃)]”與“穫”、“[希氐]”與“[希卩]”,最初應該是音義相同或相近的兩組形聲字,甚至有可能是兩組音義相同的異體字,重述以加強語氣,《詩經》中不是沒有這樣的辭句。如《羔羊》中的“委蛇委蛇”,《伐柯》中的“伐柯伐柯”,也許后來人們在傳抄過程中,才把前后文區別對待。當然這只是我們的一種猜測。不管怎樣,直接把“[禾虎]”徑釋作“刈”是值得商榷的。

 樓主| 發表於 2022-2-6 10:3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潘灯 於 2022-2-6 10:38 編輯

天星觀卜筮簡中有一字,上從肉,下從廾,字的本義當為雙手持肉以饋先祖神祇。其字一般與“饋”字連用,參見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增訂本)》第236頁,一共收有3形。經我們查閱原簡,此字還有一種寫法,即上部從“祭”字頭,下部從廾。此字無疑與祭祀有關。形雖甚了,但音一直不明。此字從肉從廾,廾兼聲,當為會意兼形聲字。古音中,廾與拱同為見紐東部,屬同音字。我們認為,此字蓋即楚文字當中的“拱”,在辭中可讀供或珙,典籍中,有“供饋”一說。《老子》六十三章:“雖有拱璧以先駟馬。”范應元《道德經古本集注》拱作珙。(參《古字通假會典》第7頁)
 樓主| 發表於 2022-2-7 13:2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潘灯 於 2022-2-7 16:58 編輯

樓上我們談到上從肉,下從廾之字,或讀珙。今翻閱新蔡簡,基本可以坐實。新蔡簡甲三137有字釋[肉肉廾],即上從兩“肉”,下從廾。此字我們可以斷定,就是[肉廾]的繁構。其辭曰:“□舉禱佩玉,各[肉肉廾]璜。冊告自文王以就聖[走亘(桓)]王,各束錦珈(嘉)璧。”辭中[肉肉廾]正可讀“珙”,珙即大璧。璜為半璧形的玉。原辭大意為:用佩玉舉禱某王至某王,分别使用珙與璜。冊告就禱文王至聲桓王,分别使用成捆的錦帛和上等的玉璧。
 樓主| 發表於 2022-2-11 11:0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潘灯 於 2022-2-11 11:10 編輯

    今得知《社会科学论坛》2022年第1期刊有赵鹏鸽《安大简<诗·葛覃>“是刈是穫”异文考辨》一文,全文尚未见,但其主題在“知网”上可查,其谓:

    安大简《葛覃》"是刈是穫"语,徐在国先生认为"穫"与"刈"互训,含义相同。考之传世文献,"是刈是穫"一语在唐代已有出现,但多为文章写作中改写《诗》文以就己意,并非严格引《诗》。《文选》李善注、《白孔六帖》及宋代部分经学文献中也有"是刈是穫"一语,当是书写错误所致。徐在国先生列举多则《诗》文,以证"是刈是穫"为确,但其所举之例详析之似乎更能证明传世《诗》文"是刈是濩"为确。再考练葛工序,煮葛是由葛成布的重要一环。因此传世《诗》文"是刈是濩"乃描写采葛练葛的忙碌过程,而非割了又割动作的简单重复,在含义上远远胜出。安大简"是刈是穫"也当是书写错误所致。


    显然,赵文认为刈与穫(濩)为一组异文,是后世书写错误所致。这无疑与21楼我们所论暗合。看来,这刈与穫关系甚是微妙,是否“刈”就是我们所说的“虎”声字,还有待深究。

發表於 2022-5-2 22:53 | 顯示全部樓層
笔者认为卓公惠公应解析为赀公和杜公。 QQ图片20220502223307.png 止+日(贝)+七(从人名加笔可忽略)读“止”音。 QQ图片20220502223333.png 木+土+戈(人名加笔可忽略)读“杜”音。楚有熊赀🐟堵敖父子,番胜先祖可能出自楚文王。
QQ图片20220502175012.png
QQ图片20220502175223.png
QQ图片20220502174102.png
 樓主| 發表於 2023-6-2 10:0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潘灯 於 2023-6-2 23:18 編輯

  天星觀楚簡我們一直在關注。關于其簡文內容的著述,2007年2月6日,許學仁曾以《天星觀1號楚墓竹簡研究要目》刊發在簡帛網“簡帛文庫”。為省去檢索之勞,今全文移錄如下:
【專著】

  01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頁1171-1174。
  【案】附天星關楚簡原大照片之一至之四
【期刊論文】

1982年
  01晏昌貴《江陵天星觀一號楚墓》,《考古學報》1982年第1期,頁109-111。
2005年
  02晏昌貴《天星觀“卜筮祭禱”簡釋文輯校》,《楚地簡帛思想研究》(二),頁265-298,2005年4月,湖北教育出版社。
  03 蕭聖中《楚簡車名匯釋〉,《楚文化研究論集》第六集,頁175-184,2005年6月,湖北教育出版社。
  【案】其一為“天星觀M1遣策車名”,頁175-179。

  從天星觀楚簡出土到現在,轉眼四十多年過去,對于其簡,似乎關注度更高于其研究現狀。因為此批材料,到目前也沒有一個完整的整理報告。為便于學習,今把相關著述再增補如下:

  王明欽:《湖北江陵天星觀楚簡的初步研究》,北京大學碩士畢業論文,1989年5月。           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增訂本)》,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  
  許道勝:《天星觀1號楚墓卜筮禱祠簡釋文校正》,《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3期。    
  蕭聖中:《江陵天星觀1號墓遣策》,《曾侯乙墓竹簡釋文補正及車馬制度研究》,科學出版社,2011年7月,264-273頁。    
  蔡麗利:《天星觀卜筮簡釋文》,《楚卜筮簡文字編(第六冊)》,學苑出版社,2015年10月,1943-1962頁。  
  朱曉雪:《天星觀卜筮祭禱簡文整理》(簡帛網“簡帛文庫”,2018年2月2日,http://www.bsm.org.cn/?chujian/7720.html)  
  潘燈:《天星觀楚簡釋文》(未刊稿,2018年9月初稿,2022年2月再訂)

 樓主| 發表於 2023-6-2 10:5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潘灯 於 2023-6-2 22:58 編輯

  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1138頁、另其增訂本1282頁編號為011的疑難字形(用△示,蕭聖中《曾侯乙墓竹簡釋文補正暨車馬制度研究》第273頁“存疑”照錄),其辭例作:
  □笲[女妟]組轡△一綏

  其△,當為“革鞭”二字,看似合文,其實,是“革”與“鞭”離得很近,非合文,也不能當一個字來理解,從筆勢來看,“革”字當是補文。眾所周知,“卞”在楚系文字當中,可讀“便”“扁”“變”“辡”等音。“革鞭”應即革制的驅馬之鞭。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11-22 16:14 , Processed in 0.05758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