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樓主: 悦園

清華十《四告》初讀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0-11-21 17:29 | 顯示全部樓層
簡26:“曾孫滿拜手稽首,敢截告”、簡40:“乃蟲(沖)孫虎哀告截訽”,這兩個“截”似乎都應該讀爲“詰”,這兩段禱辭都有詰問的意義在內。簡40“訽”或即“詬”之異體,有責的意思。
發表於 2020-11-21 22:35 | 顯示全部樓層
麒麟兒 發表於 2020-11-21 15:31
簡6周公旦之旦之形,整理者將左邊形體釋爲“身”,疑仍應釋“人”。
“人”字作偏旁時這種加飾筆的寫法還能 ...

周公旦之“旦”,左部或許為“奐”之省。古音中,奐與旦均為元部字,聲紐相近,此字應為一個雙聲字。
發表於 2020-11-21 22:40 | 顯示全部樓層
《四告》第三部分是周穆王的告神之辭,其中多次出現了“埜(野)”字,如“心好埜”(簡27)、“毋慆于非彝、埜德”(簡28)、“茲好埜”(簡30)、“以歸于埜”(簡31)、“今多不得德之閒,不知言之初終,唯埜”(簡31)、“埜心懋則不獲茲彝”(簡37),“埜”字是讀懂第三部分周穆王祈禱內容的關鍵。整理者認爲“野”“郊外也”,由此引申表示粗鄙的、非常的,過于寬泛。由篇中“以歸于埜”看,篇中所有的“埜”都是具體實有之物,而不僅僅表示心靈狀態。我感覺這必須和《左傳•昭公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將皆必有車轍馬跡焉。祭公謀父作《祈招》之詩以止王心,王是以獲沒於祗宮。”以及《楚辭•天問》“穆王巧梅,夫何為周流?環理天下,夫何索求?”等聯繫起來。《四告》第三部分所謂的“埜(野)”應即“野外”、“野遊”之義。《穆天子傳》卷三“天子答之,曰:‘予歸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顧見汝。比及三年,將復而野。’”以及“比徂西土,爰居其野。”其中也用了“野”字,雖然字義不太一樣,但亦可以和《四告》的“埜(野)”類比。《四告》第三部分應該是周穆王因野遊之心太盛而告神止息其野遊之心(猶《左傳》之“止王心”)之辭,這樣理解之後,也能很好的把簡28的“封豕不在服,遠往遊彗”以及簡35的“用匄安靜”貫通起來。如果和《左傳•昭公十二年》聯繫,《四告》第三部分周穆王祈禱的時間段很可能就在祭公謀父作《祈招》之後。當然整理者也可能是把“埜(野)”如此理解,但在清華十一書及整理者刊發的各種論文裏,皆未說細說明,特此補充如上。


簡18+19似應斷讀爲:“我其往,往【18】賓服臣,各(恪)于朕皇后辟,典天子大神之靈。”


簡45應斷爲:“煢煢余未有知,無有遺耇成人箴告余先公悳。余唯虎(?)毅毅,”


簡42首字似是“虩”之變體。
發表於 2020-11-22 00:2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tuonan 於 2020-11-22 03:52 編輯

猜測血明前字底本是“襄”??因不清晰 抄寫者寫成這樣??子產有釀 ,上“目”,“目”與頁/首可混(如辠與親),而“襄”的一些寫法似敬。“煩”是否33简的“奡(傲)”的写误??“傲辭”。簡7的“用”也可能是私名誦。“止”“又”可混(如夏所从),简34“羞”作首止,或来源比较早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1665本篇多古字
發表於 2020-11-22 03:07 | 顯示全部樓層
“香云”不如读爲语音更近的熏,周人祭祀“尚臭”
發表於 2020-11-22 09:46 | 顯示全部樓層
潘灯 發表於 2020-11-21 22:35
周公旦之“旦”,左部或許為“奐”之省。古音中,奐與旦均為元部字,聲紐相近,此字應為一個雙聲字。 ...

恐求之深,就是個亻吧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597
發表於 2020-11-22 10:29 | 顯示全部樓層
2020年11月22日1.jpg
發表於 2020-11-22 10:30 | 顯示全部樓層
2020年11月22日2.jpg
發表於 2020-11-22 11:4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tuonan 於 2020-11-22 12:45 編輯

原疑为“巨”的两字,或者是“互”(器物“䇘”的象形本字?即使是“巨”,按《聲素》385页,與“互”也可通假),前者读“沍/冱凍”,後者“五鉤皆互”,與“鉤”的交互、勾連的作用與形象相合
發表於 2020-11-22 12:30 | 顯示全部樓層
《四告》簡29-31的部分語句應重新斷讀為:“嗚呼哀哉,寵懿朕心,毋慆于非常事。害(曷)隹(唯)又(有)不勑,鬼神是求,求以徹厥心,不秉懿德,兹好野?余弗敢智(知)。害(曷)隹(唯)又(有)庶人是(實)不用氒(厥)典圖,吳(虞)悲氒(厥)心,以歸于埜(野)?余亦弗敢智(知)。這兩個“余弗敢知”實際上是為了引出“好野”與“歸于野”這兩種不好的現象,同時在這段話後又解釋了這兩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即“今多不得德之閒,不知言之初終,唯野”。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11-25 08:55 , Processed in 0.03636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