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yaoleilishi 於 2024-2-7 20:23 編輯
整理者認為:“綜合簡文可知,益陽下轄四鄉:都鄉、上資鄉、下資鄉、潙陵鄉(或省寫爲潙鄉),鄉設嗇夫。都鄉是縣城周邊區域,上資、下資因資水而得名,潙陵因潙山而得名。諸鄉之下設有亭,有潙亭、蒹亭等;鄉下設里,有成里、黃里(屬潙陵)、莊里等里名。” [1]整理者的“四鄉”數額,是依據③54號簡記載,但是③54號簡殘缺不全,有其他的可能性發生,簡文如下: 〼四鄉少內〼 〼□官府[行]〼 ③54 “四鄉”是否指示的是益陽?嚴格的說存在疑問。此外,在這種殘斷情況下,“四”與“鄉”是否連讀,也可以討論,因為從常見辭例看,表述某物某事的數額時,一般是採取“某+數字”的格式,如“鄉四”可能是表示有四個鄉,故“四鄉”所指是可以深入研究的。再比如南鄉(⑤壹396)、陽馬鄉(⑥6)也不知道是否屬於益陽。 嚴謹的說益陽到底幾個鄉?具體都有哪些?實際上還難以說的死。都鄉問題不大,因為有簡文直說益陽都鄉(④29),上資鄉、下資鄉、潙陵鄉的可能性也很高。今查詢“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以及地圖信息, [2]在簡牘出土的湖南省益陽市目前還有“下資村”“下資口”等地名,國家地名信息庫記載“此地在資江下游入洞庭湖之口子,故名下資口。”很有關聯思考的價值。 如果現在的“下資村”是從簡文“下資鄉”發展演變而來,那麼此地的地名價值就很高了,綿延2000多年之久。即使不是從“下資鄉”發展演變而來,當地的歷史文化看來也是傳承了,在同樣的地理情況下,即使時代變遷,也有約定俗成的起名方法,而且延續下來,十分有意義。
[1]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益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編著:《益陽兔子山七號井西漢簡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前言,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