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樓主: cbnd

[讨论] 安大簡《詩經》初讀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9-9-25 16:2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王寧 於 2019-9-25 17:48 編輯

簡九十八《干旄》相當於“孑”的字從木、兀、攴,整理者疑為為“埶”字。
按:此字當是“楔”或“橛”的或體,從攴從木表示敲擊木頭楔入之意,“兀”為聲符。《說文》:“楔,櫼也。”段註:“今俗語曰楔子。《考工記》曰:‘牙得則無槷而固。’注曰:‘鄭司農云:槷,榝也。蜀人言榝曰槷。玄謂槷讀如𣵀。從木、𤍽省聲。’按槷、榝皆假借字,榝卽楔之假借也。”“楔”、“橛”音義並近,亦與“孑”音近。
另:此字左旁也可視為“杌”的異構。
發表於 2019-9-25 16:47 | 顯示全部樓層
簡83  “作魚寺=”,整理者未釋,“寺=”疑讀爲“之詩”,整句可讀爲“作魚之詩”。
“魚者索人見隹心虫之黍者虫之”,整理者疑爲習書,今疑爲解釋性的话语。
發表於 2019-9-25 17:05 | 顯示全部樓層
雨田 發表於 2019-9-25 12:32
《魏·扬之水》二章释“夃”字,此字在韵脚位置,该章押幽觉韵部,传世本作“繡”。

此字非“夃”字,當是陳劍先生所釋的“毒”字,讀爲今本《毛詩》的“繡”,古音爲幽覺部字,在簡文中於韻正相吻合⋯⋯
——通假例證,“毒”聲字與“尗”聲字可通,“尗”聲字與“肅”聲字可通。
發表於 2019-9-25 17:19 | 顯示全部樓層
安大簡《詩經》多見加注聲符之字,如(1)簡108、109“樛”字加注“丩”聲,(2)簡007“嵬”、117“巍”所從的“鬼”字加注“九”聲(“九”字形可參簡001、021“鳩”字形),而且加注的聲符都夾在字形中間,甚至隔絕翏、鬼原有的筆畫。
    由此,我們很懷疑簡089“[玉翛]”字之右部有可能不是如李家浩先生所說的“羽”之省,而是加注“帚”聲(“帚”與“攸”古音很近)。
發表於 2019-9-25 17:21 | 顯示全部樓層
據安大簡《詩經》中的用字,可知清華簡《繫年》中夏姬之名當釋爲“少孟”,非“少孔”也。
發表於 2019-9-25 18:1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汗天山 於 2019-9-25 18:13 編輯

簡084從鳥、矛聲之字(徐老師之説),原注釋將聲符字釋爲“杪”,試圖溝通釋爲“沐”和釋爲“矛”的差異,其説可參。

    但感覺在字形上,還有個更爲直接的解釋,即“木”與“矛”當本是一字分化(二字古音極近,聲母皆明母,韻部一屬屋部,一屬幽部)。

    原始社會時期,金屬(青銅)兵器尚未出現之時,最初作爲刺兵的“矛”就應當是尖頭的木棒,後來應當是用玉石磨製成矛頭安裝在木棒前端。因此,此字形在“木”字形上部塗黑的部分,大概就表示木棒之尖頭或安裝的不帶環鈕的玉石質矛頭。

    直至金屬(青銅)兵器出現,骹上才可能附有繫纓的環鈕,這時的矛頭才對應古文字中標凖的“矛”字形,出現了表現環鈕的筆劃。而簡084中的“矛”字形,則是表現原始的尖頭木棒狀或安裝不帶環鈕的玉石質矛頭的“矛”,原本來源於“木”字,與“木”字當本是一字分化。

    古人所謂“斬木爲兵”,作爲刺兵的“矛”,其原始的形制本來就當是斬木爲之。
發表於 2019-9-25 18:27 | 顯示全部樓層
《關雎》“左右流之”,整理者引毛傳曰:“流,求也。”按“流”似可讀為“摎”,《廣雅·釋言》“摎,捋也”,王念孫曰:“《周南·關雎》篇‘參差荇菜,左右流之’,流與摎通,謂捋取之也。”《樛木》“南有樛木”之“樛”,簡文即作“流”,是其旁證。

點評

今方言中的“揪/㧃”,大概就是對應典籍中的“流”“摎”。  發表於 2019-10-10 11:36
發表於 2019-9-25 18:3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紫竹道人 於 2019-9-25 18:39 編輯

今本《殷其靁》“振振君子”的“振”,安大簡三見: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桌面\簡32.png

簡32

簡32
(簡32)、

簡33A

簡33A
(簡33)、

簡33B

簡33B
(簡33)不計“辵”旁,整理者據今本釋爲“辰+䖵”,讀爲“振”。此字顯然不從“辰”,其“䖵”旁之上的形體,應是“吳”之簡省(由於下有“䖵”佔據了位置,故將“吳”的“口”下部分省掉一重),大概就是“蜈”字。這句詩似當讀爲“俁俁君子”,與今本毛詩文句有別。“俁俁”即“碩人俁俁”(《詩·邶風·簡兮》)之“俁俁”,毛傳:“容貌大也。”
發表於 2019-9-25 19:01 | 顯示全部樓層
安大簡《詩經》中屢見“寺子”,與今本毛詩“之子”相當。整理者一概讀爲“之子”。其實“寺子”當讀爲“時子”,猶言“是子”,義與“之子”同(簡本與今本另有一些“是”、“之”異文,可資參照)。
發表於 2019-9-25 21:1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悦園 於 2019-9-25 21:17 編輯

《蒹葭》“遡洄从之,宛在水之中央”,今本“遡洄”作“遡游”,整理者云:“楚文字‘斿’、‘韋’二字形近,故今本作‘游’乃誤書。”措辭似乎過於絕對,今本“游”字是否屬於誤書還可討論。而且,按照這種說法,今本《詩經》就應該是一個楚國傳本,這與現在的一般認知還有差距。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11-22 10:20 , Processed in 0.03715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