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第39楼海天遊蹤于2013-01-07 13:42发表的 : 有道理,那就是釋為受,讀為蒐。
舉報
引用第40楼不求甚解于2013-01-07 14:43发表的 : 本人對釋為「受」持保留態度。正如張新俊《<成王為城濮之行>札記二則》所言,釋為「受」,主要是根據甲本簡2的字形,但是其它兩個字形跟「受」都有一定的區別。本人懷疑此字可能跟您《<上博三·仲弓>簡20「數」字解兼論秦漢文字的「婁」》一文所討論的字形有關,或許是「婁」字,但尚未找到確證,在此提出來供大家參考。又,《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有「數甲兵」,杜預注:「閱數之。」而襄公二十四年又有「蒐軍實」,洪亮吉《詁》引《周禮疏》:「數。」成公二示六年又有:「蒐乘補卒。」杜預注:「閱也。」宣公十四年:「蒐焉而還。」杜預注:「簡閲車馬。」可見在「閱數」這個意思上,「蒐」、「數」是一樣的,表示的應該是同一個詞,朱駿聲就說「蒐」「又借為搜,為數」。簡文中的這個字讀為「蒐」或「數」皆可。「蒐」在古書中又用為狩獵義,雖然跟「閱數」的「蒐」應該是同一詞分化出來的,但簡文此字跟狩獵無關,應當是「閱數」的意思。
引用第40楼不求甚解于2013-01-07 14:43发表的  : 本人對釋為「受」持保留態度。正如張新俊《<成王為城濮之行>札記二則》所言,釋為「受」,主要是根據甲本簡2的字形,但是其它兩個字形跟「受」都有一定的區別。本人懷疑此字可能跟您《<上博三·仲弓>簡20「數」字解兼論秦漢文字的「婁」》一文所討論的字形有關,或許是「婁」字,但尚未找到確證,在此提出來供大家參考。又,《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有「數甲兵」,杜預注:「閱數之。」而襄公二十四年又有「蒐軍實」,洪亮吉《詁》引《周禮疏》:「數。」成公二示六年又有:「蒐乘補卒。」杜預注:「閱也。」宣公十四年:「蒐焉而還。」杜預注:「簡閲車馬。」可見在「閱數」這個意思上,「蒐」、「數」是一樣的,表示的應該是同一個詞,朱駿聲就說「蒐」「又借為搜,為數」。簡文中的這個字讀為「蒐」或「數」皆可。「蒐」在古書中又用為狩獵義,雖然跟「閱數」的「蒐」應該是同一詞分化出來的,但簡文此字跟狩獵無關,應當是「閱數」的意思。
引用第46楼無語于2013-01-07 21:39发表的 : “約(弱)”後“寡”字,聯繫《左傳》“後至”之語以及“寡”(《楚系簡帛文字編》增訂本691頁)、“須”(《楚系簡帛文字編》增訂本803頁)有的写法相近來看,簡文的所謂“寡”有可能是“須”字或其誤字。
本版積分規則 發表回復 回帖後跳轉到最後一頁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5-5-15 07:26 , Processed in 0.05727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