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樓主: 暮四郎

初讀清華簡(四)筆記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4-1-12 11:28 | 顯示全部樓層

《別卦》中表示“隨”卦之字疑是鬌字異體。

《說文》:“鬌,髮隋也。〔小徐本作「髮墮。」〕從髟、隋省。”表示毛髮脫落,字有異體“毻”、“𣮆”[兌毛],分別是從毛[左月]聲(或隨省聲)、從毛兌聲。(參看《說文通訓定聲》卷十隨部三十葉)
《別卦》之字上從見(或是視)、毛,下從心。“閱”字的傳抄古文有寫作上從覞下從心之形者“𧢅”(見《傳抄古文字編》下冊1184頁)。因此此字可分析為從毛、[覞心](閱)省聲,是鬌(毻、[兌毛])字異體,讀為“隨”。
張家山《奏讞書》有以“隨”表“鬌”之例,亦可參考。
發表於 2014-1-12 15:10 | 顯示全部樓層
根據古文字中的“雪”字談《別卦》簡2中用為“賁”之字
古文字中的“雪”字或作:
2.jpg
這三種形體上部都從“雨”,為形旁,下部或從“毳”,或從“㲎”,或從“彗”,為聲旁。其中的“㲎”顯然是“毳”的省體。《說文•又部》:“彗,掃竹也。从又持甡。”從古文字“雪”字所從的“彗”來看,“彗”所從的“甡”,顯然就是“毳”的省體“㲎”。也就是說,《說文•生部》訓為“眾生並立之皃”的“甡”字,實為“毳”的省體“㲎”。“毳”為清母月部字,“彗”為匣母月部字,兩者古音相近。
弄明白了“雪”、“彗”、“毳”、“㲎”、“甡”之間的關係,我們再來看看《別卦》簡2中用為“賁”之字。該字下部為“繁”,上部顯然就是“毳”的省體“㲎”。我們認為“繁”與“㲎”都是該字的聲旁,也就是說該字是個雙聲字。就古音來說,“繁”是並母元部字,“彗”從“毳”省聲,是匣母月部字。兩者韻部對轉,聲母關係密切,如“㝬”從“害”,從“夫”,也是個雙聲字,“害”是匣母字,“夫”是並母字。
發表於 2014-1-12 17:55 | 顯示全部樓層
《別卦》中表示“隨”卦之字 ,怀疑可以看成是从见、毳+心省声的字。毳为月部字,与随读音接近。
 樓主| 發表於 2014-1-13 21:06 | 顯示全部樓層

“坤祟”條的“八”、“四”與“西祭”

“坤祟”條的“八”、“四”與“西祭”
新建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2)1.jpg
發表於 2014-1-14 11:56 | 顯示全部樓層
《筮法》簡58中整理者釋為“耳”的字,與常見的“耳”字不同,該字表示耳孔的地方有一短橫,此字或為“聰”的表意初文。可參裘錫圭先生的《說字小記》。
發表於 2014-1-14 17:10 | 顯示全部樓層
《筮法》簡19中所謂的“亢”字,簡57中所謂的“[王亢]”字,其實應釋為“乘”和“[王乘]”。戰國文字中從“乘”聲的“勝”字和“乘”字或作:
1.jpg
將上揭“乘”字與《筮法》中所謂的“亢”字比較,我們不難看出,所謂的“亢”字就是“乘”字的一種簡省寫法。
簡57中的“[王乘]”為名物詞,語境限制性甚小,用為什麼詞很難考索。簡19中的“乘”字,整理者釋為“亢”,訓為遮蔽,對本卦例的解釋是:“右下坤,左上乾本相匹配,而被同一艮卦遮蔽。”如果整理者對本卦例的理解沒有問題的話,“乘”或可訓為“覆”,《說文•桀部》“乘,覆也”,“覆”與遮蔽意思差不多。古書中的“乘”字或用於和卦有關的語境中,如:《左傳•昭公三十二年》:“在《易》卦,雷乘《乾》曰《大壯》,天之道也。”杜預注:“《乾》為天子,《震》為諸侯而在上,君臣易位,猶臣大強壯,若天上有雷。”此處“乘”的意思是“凌駕於……之上”。如果“乘”在簡文中也是這個意思的話,“一卦乘之”或可理解為左下角、右上角的兩個艮卦凌駕於右下角的坤卦之上,坤卦代表女,此卦例緊接的上一卦例,占問的是死妻,此卦例占問的或許只是妻子的疾病,而不是夫妻兩者的疾病。還有一種可能,根據整理者的意見,“一卦乘之”的“之”指的是乾、坤二卦,不過,此“之”字代表的也有可能是整個卦例。如果是這樣的話,“乘”字或可讀為“陵”,訓為跨越。《史記•秦始皇本紀》“匡飭異俗,陵水經地”,張守節正義:“陵,猶歷也。”“一卦乘(陵)之”的意思就是:同一個艮卦貫穿整個卦例。
 樓主| 發表於 2014-1-18 19:16 | 顯示全部樓層

“震祟”條“旰日,監天”臆解

  震祟:日出,東方。[彳+干](旰)日,監天。昃日,[□]天。莫(暮)日,雨帀(師)。五,乃狂者。九,乃户。
  
  “監天”意思不明。今按:“監”或可讀爲“炎”,《禮記•表記》引《詩•小雅》曰“亂是用錟”,《釋文》:“錟音談,徐本作鹽。”“鹽”從“監”聲。“監”屬談部見母,“炎”屬談部匣母,二字韻部相同,聲母同屬喉音,音近可通。文獻中有“炎天”。《呂氏春秋•有始覽》:“南方曰炎天。”高誘注:“南方五月建午,火之中也。火曰炎上,故曰‘炎天’。”《後漢書•張衡列傳》:“躋日中于昆吾兮,憩炎天之所陶。”李賢注引東方朔《神異經》:“南方有火山,長四十里,廣四五里,晝夜火然。陶猶炎熾也。”
        此處的“監(炎)天”與“旰日”相配。關於“旰日”,駱珍伊女士說:
    
    簡文此處先言“日出”,後言“ (旰)日”,再言“ (昃)日”,末言“莫(暮)日”。旰日、昃日、暮日,都是寫日出以後的狀態,層次有所不同。根據《左傳》所載衛獻公“日旰不召,而射鴻於囿”,推測旰日應是一般退朝之時,而能夠去射鴻,也不致於太晚。至於後世越用越晚,所指時間就很難確定,但依簡文,總在昃日之前。昃日,根據《說文》已經很清楚,即是日在西方之時,大約相當於現在說的下午。(駱珍伊《說“旰日”》,簡帛網,2014111
  
  其言大致得之。《左傳》襄公十四年云:
    衛獻公戒孫文子、甯惠子食,皆服而朝。日旰不召,而射鴻於囿。二子從之,不釋皮冠而與之言。二子怒。孫文子如戚,孫蒯入使。公飲之酒,使大師歌《巧言》之卒章。大師辭。師曹請為之。……公使歌之,遂誦之。蒯懼,告文子。
  昭公十二年:
    晉侯以齊侯宴,中行穆子相。投壺,晉侯先,穆子曰:“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為諸侯師。”中之。齊侯舉矢,曰:“有酒如澠,有肉如陵。寡人中此,與君代興。”亦中之。伯瑕謂穆子曰:“子失辭。吾固師諸侯矣,壺何為焉,其以中俊也?齊君弱吾君,歸弗來矣。”穆子曰:“吾軍帥強禦,卒乘競勸,今猶古也,齊將何事?”公孫叟趨進,曰:“日旰君勤,可以出矣!”以齊侯出。
  昭公二十年:
    無極曰:“奢之子材,若在吳,必憂楚國,盍以免其父召之。彼仁,必來。不然,將為患。”王使召之曰:“來,吾免而父。”棠君尚謂其弟員曰:“爾適吳,我將歸死。……”伍尚歸。奢聞員不來,曰:“楚君、大夫其旰食乎!”楚人皆殺之。員如吳,言伐楚之利於州于。

  根據上述記載可知,“日旰”當與食時相連而在其後,昭公二十年的“旰食”指在比正常的食時晚的時候吃飯。據簡文,“旰日”在“昃日”之前。那麼,“旰日”應大致相當於文獻所說的“暮食”、“日中”(參看李天虹師《秦漢時分紀時制綜論》,《考古學報》2012年第3)。 這段時間,太陽正盛,所以可言“炎天”。
  “旰”故訓多解為晚。 同時,“旰”也有明、盛之義。《史記•河渠書》:“瓠子決兮將奈何?皓皓旰旰兮閭殫爲河!”《說文•日部》:“暤,皓旰也。”《文選》何晏《景福殿賦》:“参旗九旒,從风飘扬。皓皓旰旰,丹彩煌煌。”李善注:“旰旰、煌煌,皆盛貌。”李周翰注:“皓皓旰旰,丹彩煌煌,皆旌旗之光明。”《藝文類聚》卷九引郭璞《鹽池賦》:“揚赤波之煥爛,光旰旰以晃晃。”《集韻•姥韻》:“旰,明也。”此處“旰日”之“旰”,取明、盛之義。
 樓主| 發表於 2014-1-19 11:49 | 顯示全部樓層

“爻象”節“下爲汰”之“汰”的理解

  “汰”,整理報告注:即“汏”,《說文》“淅[氵+簡]也”,即淘米水。今按:整理報告將“汏”解爲淘米水,不一定確切。“汰”、“汏”有淘、洗之義。《說文•水部》“汏,淅 也”,段注:“凡沙汏、淘汏,用淅米之義引申之。……”雖然古漢語名動相因,但從典籍的實際用法看,“汰”、“汏”罕見所謂淘米水之義。古代表示淘米水,用“潘”、“泔”、“瀾”、“灡”等字。
  “汏”可假借爲“杕”,“杕”同“柁”。《淮南子•說林》“毀舟爲杕”,高誘注:“杕,舟尾。”《玉篇•木部》:“杕,船尾小梢也。”《說文•木部》朱駿聲通訓定聲:“杕,字今作柁、作舵。”又,古“大”聲、“世”聲之字多通用,故“汏”可讀爲“枻”,亦指舟楫。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浮文鷁,揚桂枻,張翠帷,建羽蓋。”裴駰《集解》引韋昭曰:“枻,檝也。”
  另外,“汏”有波濤之義。《廣雅•釋水》:“ (濤)、汏,波也。”《楚辭•涉江》“齊吳榜以擊汰”,王逸注:“汰,水波也。”如果此處的“汰(汏)”不強求解爲容器或器物,那麼解爲水波似乎也是合適的。
 樓主| 發表於 2014-1-19 20:55 | 顯示全部樓層

《筮法》簡18-20“一卦亢之”解

《筮法》簡18-20“一卦亢之”解

《筮法》簡32-36“四位表”開頭將“上軍之位”列於右上、“中軍之位”列於右下、“下軍之位”列於左上、“次軍之位”列於左下,很明顯,先後順序應當是上、中、下、次,所以,本篇各卦例中四個卦的先後順序應當是右上、右下、左上、左下。此卦例首、尾皆爲艮卦,說“一卦亢(庚/賡)之”,是很確切的。(此段是對下面以圖片格式發表的鄙見中末段的補充說明,3月17日)
新建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2)12.jpg
新建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2)34.jpg
發表於 2014-1-20 10:1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人關於《筮法》中所謂的“亢”字的說法不一定對,但樓上暮四郎先生的說法有幾個問題:楚文字中“乘”字所從之“几”,作《筮法》中所謂的“亢”字下部所從之形者,雖然不多,但信陽簡中所有的“乘”字(儘管只有三個)所從之“几”都如是作,這足以說明《筮法》中的兩個所謂的“亢”字都從這種“几”不足為怪。而且從這種形體的“几”的“乘”字不只出現於楚文字中,齊系文字中也有,也不止一個,我們帖子列舉的字形中就有齊系文字中的這類形體。至於“乘”字上部寫作“大”,那也不是僅見於齊系文字中,楚文字中也有,參郭店簡《尊德義》簡36的“勝”字。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11-22 17:52 , Processed in 0.03830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