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者认为“死”读为“伊”,指尧,引《成阳灵台碑》和《潜夫论·五德志》为证。其所举史料晚至东汉,年代较晚,似有待讨论。拙文曾指出“‘尧为唐氏’说不晚于春秋晚期”,但“‘尧为祁姓伊氏’说是汉晋后起附会之说,不可信”。西汉末之前文献皆不以“尧”与“伊”关联,战国时安大简突然出现的可能性极小。
上博简《子羔》载子羔曰:“尧之得舜也,舜之德则诚善欤?伊(抑)尧之德则甚明欤?”已有学者指出,此“伊”读为“抑”,表转折。
另将拙文列于下,注释或从省略,或用括号插入正文:
“尧为伊氏”最早见于西汉末期。扬雄《元后诔》言“禅受伊唐”。《汉书·王莽传》亦载:“国师刘歆子叠为伊休侯,奉尧后。”“伊氏”之说可能出自刘歆、王莽时期,当时是整齐古史系统的重要阶段。可能是有人将尧与《礼记·明堂位》的伊耆氏牵连起来。(《礼记·明堂位》:“土鼓、蒉桴、苇籥,伊耆氏之乐也。拊搏、玉磬、揩击、大琴、大瑟、中琴、小瑟,四代之乐器也。”可能会被误读为伊耆氏早于虞夏商周四代,遂将伊耆氏误解为尧,但未能确知。)此外,东汉王符《潜夫论·五德志》载:“庆都与龙合婚,生伊尧。”撮取纬书的感生说,谶纬多造作故事,应非先秦旧说。《帝王世纪》言尧“或从母姓伊氏”,尧寄放于伊长孺之家,故得其氏(其文曰:“尧初生时,其母在三阿之南,寄于伊长孺之家,故从母所居为姓也。”)。年代太晚,未敢为据。
“尧为祁姓”说的出现更要晚至西晋皇甫谧时,魏晋是整齐古史系统的另一重要阶段。……辑本《帝王世纪》众说纷纭,或言伊,或言祁,或言伊祁。魏晋时人承汉代古史观,将杜氏的祁姓径视为尧的姓,又结合王莽时“伊尧”之称,遂有“姓伊祁氏”说,这是尧姓在汉晋间从无到有的发生过程。
——周秦汉:《陶唐氏后裔四系新考》,《古代文明》2022年第2期,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