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曾侯乙墓簡中的“
”
為方便閱讀,茲把文中圖片和造字用大寫字母代替,示意如下: 隨著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合集》系列的不斷推出,通過紅外線成像系統的利用,使得原先肉眼無法辨識的許多字形,漸漸露出了廬山真面目。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有關曾侯乙墓166號簡中的一個字。 此字常規圖像作“A”,顯得模糊不清,原整理者釋“B”,从馬,囂聲,即今之“驁”,駿馬也。 今觀《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合集(三)曾侯乙墓竹簡》(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湖北省博物館,文物出版社,2019年11月)此字紅外線圖像作“C”,較之以前,清晰許多。但我們也發現,此字不但从馬从囂,其右下部應該還有組字部分。也就是說,原字應該是由三部分組成的。 經把紅外線圖片放大細審,我們覺得,“C”右下部分所从應為“堯”。楚簡文字中,堯作“D郭店窮達以時3號簡”“ E 上博容成氏6號簡”等形,原文右下部所从與其形近似。 在上古音中,敖與堯均為疑鈕宵部,故“C”是個雙聲字,从馬,囂、堯雙聲。字可隸定作“F”,因楚文字中“敖”均用“囂”示,故此字還是讀“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