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樓主: 潘灯

清華簡《參不韋》初讀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2-11-30 21:4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质量复位 於 2022-12-1 13:54 編輯

1.簡文“走趣(趨)”“走[辶取](趨)”。按,趣、[辶取]如字讀即可。趣、[辶取]是一字異體。“走”有趣的意思(《故訓匯纂》P2202)。“走趣”“走[辶取]”是同義連用。
2.簡41“在則是謂兵〈戒〉民”,簡94“自兵<戒>”。按,“兵”恐不誤。“兵”有防的意思。《廣雅·釋言》:“兵,防也。”王念孫疏證:“高誘注《淮南子·兵略訓》云:‘兵,防也。防亂之萌。’”“兵民”即“防民”。“戒”有防備的意思。“戒民”也就是防備民眾。法則可以預防民眾違法犯罪。“自兵”也就是“自防”。傳世古書中有“自防”的表述。《晏子春秋》:“以刑罰自防者,勸乎爲非。”《淮南子·精神》:“推其志,非能貪富貴之位,不便侈靡之樂,直宜迫性閉欲,以義自防也。
3.簡121“弗可愎庚(荒)”。按,“庚”當讀爲“康”。“康”有逸樂、淫樂的意思。《書·盤庚上》:“無傲從康。”孔傅:“無傲慢從心所安。”《淮南子·主術》:“狡躁康荒,不愛民力。”
4.簡8、119“[阝於](誣)言”。按,文獻中不見“於”聲系與“巫”聲系通假的例證。“[阝於]”或可讀爲“訏”。文獻中有“於”聲系與“于”聲系通假的例證(《漢字通用聲素研究》P400-401)。“訏”有詭訛的意思。《説文》言部:“訏,詭譌也。”《新書·禮容語下》:“犯則凌入,訏則誣人,伐則掩人。”“訏言”即詭詐虛誇之言。
5.簡11、12“稼釐(穡)”。按,文獻中不見“[未攵厂]”聲系與“嗇”聲系通假的例證。“”或可讀爲“犂”。文獻中可見[未攵厂]”聲系與“利”聲系通假的例證(《漢字通用聲素研究》P22)。“”有耕的意思。《漢書·匈奴傳下》:“近不過旬月之役,遠不離二时之勞,固已犁其庭,埽其閭,郡縣而置之。”顔师古注:“犂,耕也。”傳世古書中雖然不見“”的表述,但有“耕稼”一詞,泛指種莊稼《孟子·公孫丑上》:“﹝舜﹞自耕稼陶漁以至爲帝,無非取於人者。”《漢書循吏傳召信臣》:“其化大行,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歸之。”
6.簡56“陵田御旱乃遺(潰)”。按,這個“遺”字不是从貴得聲,難以讀爲“潰”(可參王鵬遠、陳哲:《清華簡〈五紀〉讀札》,復旦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網站,2021年12月31日,http://www.fdgwz.org.cn/Web/Show/7862)。簡文的“遺”或可如字讀,訓爲“捨棄”。陵田御旱乃遺”是説山田御旱而被丟棄。我們知道山田本來引水就不方便,碰到干旱,取水更是難上加難。山田在干旱的情況下被人捨棄是很正常的。有趣的是,合肥方言中有“丟田”一説,即將某些田地丟棄、不進行耕種。這或可作爲我們看法的旁證。





發表於 2022-11-30 23:16 | 顯示全部樓層
《三不韋》簡3、簡48、簡85三例所謂從“月”從“攵”之字,可與《四時》中的“約”字合觀(特別是《四時》簡1中的“約”),兩字幾乎全同,我們認為《三不韋》該字即分析為從攵勺聲,讀為“約”。簡48、85“監約”,即監察、約束。簡3之“審約”,為審查、約束義。
發表於 2022-12-1 10:35 | 顯示全部樓層
《參不韋》簡3、簡47、簡61—62:“播簡”之“播”“簡”,訓爲棄更佳。
簡111:漫泆,乃亂紀綱,莫[言千]德,整理者將其讀爲读爲“申”,並引用《詩·假樂》“自天申之”毛傳“申,重也”。實際上,此“重”作重復解。我們認爲[言千]在此不用破讀爲“申”。“信德”,見於《越絕書》“故曰眾者傳目,多者信德”,《廣雅·釋詁一》“信,敬也”,信可訓爲敬信。如《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莫,代詞。此處的“莫信德”指洪水漫溢,擾亂綱紀,沒有誰敬信德。正可與簡2—3“不虞唯信,以定帝之德”呼應。
發表於 2022-12-1 17:4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质量复位 於 2022-12-2 10:17 編輯

1.簡116-117“淫湎康(荒)則毀”。按,“康”如字讀即可。“康”有逸樂、淫樂的意思。《淮南子·泰族》:“及其衰也,以沉湎淫康,不顧政治,至於滅亡。”二者可以合觀。
2.簡23“盜戔(殘)得之”,整理者認爲“盜殘”指“盜賊”。按,“戔”當讀爲“竊”。上古音“戔”屬從紐元部,而“竊”也是齒音月部字(《說文新證》P600),二字讀音很近。文獻中有“淺”“竊”相通假的例證(《漢字通用聲素研究》P700)。“竊”有盜賊的意思。《書·微子》:“殷罔不小大,好草竊姦宄。”孔傳:“草野竊盗。”《莊子·天道》:“邊竟有人焉,其名爲竊。”成玄英疏:“竊,賊也。”“盜竊”即整理者所說的“盜賊”。傳世古書中有“竊盜”一詞。《孔子家語‧始誅》:“天下有大惡者五,而竊盜不與焉。”“盜竊”當是“竊盜”的同素逆序形式。
3.簡118“寇盜俴(殘)賊殺伐則絕行”。按,如前所述,“俴”也當讀爲“竊”。
4.簡106-107“趣(趨)禍徵殃”。按,“趣”如字讀即可。“趣”有趨向的意思。《詩·大雅·棫樸》:“濟濟辟王,左右趣之。”
5.簡23“戎庶克之”,整理者認爲“戎庶,指戎敵”。按,“庶”或可讀爲“徒”。“庶”从石聲。傳世文獻中有“石”聲系與“土”聲系通假的例證(《漢字通用聲素研究》P347)。“徒”有人的意思。《鹽鐵論·大論》:“山東關内暴徒,保人阻险。”《文選·魏都賦》:“莘莘蒸徒。”張銑注:“徒,人也。”“戎徒”即“戎人”。“戎人”一詞見於傳世古書,指諸戎之人。《吕氏春秋·用众》:“今使楚人長乎戎,戎人長乎楚,則楚人戎言,戎人楚言矣。”《新书·解县》:“胡忍以陛下之明,承天下之資,而久爲戎人欺傲,若此可謂國無人矣。”


發表於 2022-12-1 19:46 | 顯示全部樓層
按照我們的線索,清華一《祭公》第7簡所謂從兩“月”之字,或可分析為從勺月聲,簡17讀為“乂”的字,分析為從勺從火月聲,兩字皆讀為“乂”。
發表於 2022-12-1 23:3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簡88:美好恶醜佻,整理者讀“佻”為“盜”。“佻”可如字讀,訓為澆薄、輕佻。
發表於 2022-12-2 08:05 | 顯示全部樓層
簡67+68+69“參不韋曰:啟,剴盈、剴得、剴富、剴【67】大、剴達而不宜,是謂內副。剴戲、剴溢、剴華、剴上、剴獨,是謂外【68】副。”整理報告將“剴”括讀爲“愷”,揆諸文義,似乎可讀爲“冀”,希求之意。幾、豈關係密切,又《左傳·哀公十六年》:“國人望君,如望歲焉,日月以幾”,《釋文》:“幾,音冀,本或作冀。”
發表於 2022-12-2 09:00 | 顯示全部樓層
簡75+76“啟,知其不宜也,雖有益於其身而罰之,是除穢章明,【75】才罰弗尚。”“尚”字,整理報告提出三種釋讀意見:“當”、“常”、“賞”。既然說“知其不宜,雖有益於其身而罰之”,則應該指處置不偏私,那麼簡文的“尚”很可能應讀“黨”,是偏私袒護的意思。所謂“才罰弗尚(黨)”就對其做處罰不偏袒。又整理報告將“才”讀爲“在”,不過“在”一般是介詞,介引時間、處所等對象,懷疑這裏的“才”或許讀爲“裁”。《戰國策·趙策一》:“願敗內之於王,唯王才之”,鮑彪注:“才、財、裁同。”《韓非子·初見秦》:“唯大王裁其罪”,《晏子春秋·內篇·諫下》:“願相國察妾言以裁犯禁者”。
發表於 2022-12-2 09:06 | 顯示全部樓層
簡118+119“[弓口二]虎猛【118】則㯃(恣),組(詐)考(巧)柔則惑”,簡文的“[弓口二]虎”當讀爲“強禦/圉”。《史記·周本紀》:“不禦克犇,以役西土”,徐廣《集解》引鄭玄云:“禦,彊禦,謂彊暴也。”簡文以“強禦”與“詐巧”相對立說,這種類似的表達也見於傳世文獻,如《孔子家語·始誅》:“其談說足以飾褒熒眾,其強禦足以返是獨立”。
發表於 2022-12-2 11:0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质量复位 於 2022-12-2 13:11 編輯

1.簡58“州(疇)旨(咨)”。按,上古音聲母“旨”屬舌根音(張富海:《古文字與上古音論稿》P302),“咨”屬齒音,二者的聲母有差距。再者,文獻中也不見“旨”聲系與“次”聲系通假的例證。所以,“旨”恐難讀爲“咨”。“旨”或可讀爲“稽”。本篇“旨”正用作“稽”(簡79),而且楚簡中“旨”也多用作“稽”(《簡帛古書通假字大系》P517-518)。“稽”有問的意思。《廣雅·釋詁二》:“稽,問也。”《楚辭·卜居·序》:“乃往至太卜之家,稽問神明,决之蓍龜。”學者一般認爲這裡的“稽”是“卜問”的意思,但由“卜問”引申爲“詢問”也很自然。
2.簡76“啟,內有亂德,是謂外雚(歡)。外有亂德,是謂內嚾(歡)”。按,“雚”可讀爲“嚾”,而“嚾”可如字讀。“嚾”有喧囂、喧嘩的意思,與“亂”意近。《荀子·非十二子》:“世俗之溝猶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嚾”“讙”可能是一字異體。“讙”有喧嘩的意思。關於“喧嘩”與“亂”意義相近,gefei(網名)先生有很好的説明(第26樓),可參。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3-9-22 07:26 , Processed in 0.03537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