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查看: 9234|回復: 0

[原创] 吴越文化的根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8-12-18 10: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吴越文化是根植于良渚文明的、延伸了五千年至今仍然生辉的、与泰伯的先周文化无关的、原生态的本源。其一是物质的:吴地工具始于良渚文明的磞。这是中国最好的原始工具。 其二是精神的:吴地道学源于良渚文明的巫。这是中国最早的原始宗教。     第一则,吴磞。石锛,是新石器时代全国各文化区都有出土的工具,其特征是刃口偏向一面,以区别于双面对称刃口的石斧。石斧、石锛、石刀、石箭是新石器时代使用时间最长最普遍的工具,但中原文明的甲骨文只有斧刀箭的象形字,并无锛字。中原处于黄土高原,植物以草原、灌木为主,开垦农田、砍伐树林所用之锛、耜器型单一,混同于斧耜。而江南水网地带,树大林密根深土粘,良渚人以农渔为生,其劳动生产工具就必然随生产需要,研发出新型的工具。下面就是我从无锡姚湾遗址采取到的各类石锛。(图一)      这种用于砍树挖根的条形石锛,因由手持进化为系在棒棍上使用,以增大力矩,石锛的外形由直线发展为弧背形,其弧度直径正好是臂长加棍长。后来又发展有沟槽型、有段型,用以改进捆绑牢度或发展了铆?结构。姚湾石锛无论从选材上、刀具结构及发展上居领先地位,在刀具角度上甚至十分符合当今机械切削原理及刀具设计,我是读的机械制造专业,有段时间我多次邀请刀具设计专家、工具车间主任和磨刀师傅们一起研讨姚湾石锛。公认60度楔角的选择是今天还遵循的法则。(图二)    用于加工毛皮骨肉的石锛,材料较软,姚湾人发明了块状石锛, 有肩石锛。楔角为30-45度,利于切削。这些用途各异,形态不同,制作精巧的石锛,长江以北不见出土,南方各地、以至南海均有出土,但时期均晚于江南。可见是随百越民族的南迁带去的。(图三)     由于中原没有吴地石锛,汉字便没有造出“锛”字来。上世纪四十年代前各地出土常以石斧、石刀、石钺称之。直到1954年林惠祥先生翻译奥地利学者:海涅.格尔顿,在南太平洋岛屿玻利尼西亚的发现当时仍在使用的石器制品,按当地人的发音,格尔顿定为:Stufendeil,林惠祥再翻成“锛”的。而玻利尼西亚的有肩石锛,己经证明是由太湖流域经华南、东南亚而流传去的。良渚人称其为“ben”,象凿击时“崩崩”之声,象切屑“崩崩”溅出,译锛是出口返销之称。我愿称其为吴磞。此字应该从石,比从金合理,从崩声。      姚湾遗址是距今一万年到二千五百年前的人类生活遗址,在那里我先后采集到二百多件石器,有江南磞王,光残头就638g,可能用于巨树硬木的砍伐,有手持玉质小磞,精致而无使用痕迹,江南各地多有发现,我疑为吴国货币(至今钱币界未找到吴币)。(图四)     吴地先进刀具的传统,到吴国时就演化为享誉中华的吴剑吴戈,近代又发展为民族工业的发源地,吴磞是其根!     第二则,吴巫。道教是中国国粹。佛教源于印度、伊斯兰教源于阿拉伯,基督教源于中东,道教源于吴越良渚。     道教的正式形成,以东晋《抱扑子》为界,在此之前,属原始道教。《抱扑子》的作者葛洪,江苏句容人氏,长期生活在无锡南乡葛岱桥,著名的洪口墩良渚遗址群就分布在其四周。葛洪生于太康四年(283年),卒于兴宁元年(363年),他生长在既有贵族血缘,又具道士血统的家庭,毕生在出仕与求道间徘徊,在而立之年开始潜心修道,服食养性,写作《抱朴子》内、外篇。他的著述,使成熟后的道教分为两股,一股为帝王、上层社会所用,主要是长生不老求仙得道;另一股为社会下层所用,主要是念巫驱魔亡灵超度。所以道教能为帝王所用,靠它延年益寿,精研房事,却不能凌驾于政权之上。道教始终未能像其它三教拥立教皇一统天下。道教也能为草根接受,往往还变成农民起事的五斗米道。道教没有其它三大事教的排它性,中国没有十字远征、犹太流散。哪个城市都寺庙、道观并立、教堂兼容。     道教承自道家,尊老子为教主,奉老子的《道德经》为经典。道家思想形成于战国初期的长江流域,中期流传到齐国稷下,自成“黄老学派”,成为北方一宗。东汉后文献散佚,后人只知稷下黄老,对南方本源反倒无所知晓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来南方楚简大批出土,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汉简《老子》甲、乙本,1993年郭店出土楚简《老子》甲、乙、丙三组,2002年上博公布道家佚籍《恒先》,都证明道家出自楚地,道学兴于楚地,老子是楚国人,居河南苦县厉乡,、庄子是楚地河南商丘人。他们在楚地巫史学术的环境中,把巫史文化上升到哲学高度,形成了道家学派,其特点是讲天道、重历史。与此不同。中原在西周 ,而且句读因袭。伍子胥的阴阳家同老子的道家,本来都是道教的源泉。     江南的巫文化源自什么?我认为是江南良渚文明的玉文化。良渚玉琮、玉璧、玉钺闻名于世,但在苏州草鞋山遗址1973年首次从正式考古发掘中挖出良渚玉琮前,中国收藏界都以此为商周古董,康熙乾隆们把宫中旧藏当作车轴头,史学界则将他们视作通天地的神器,浙江的考古界还没有将已经大量收集到的玉器,同开挖了四十年的良渚黑皮陶挂钩!神秘的玉琮,在江南大地上盛行千年,至今还没有人说清楚,它干什么用?怎么用?为什么流行千年,到四千年前突然中止?马桥文化继承了良渚石器,扬弃了良渚玉器,怎么解释?良渚玉器型器分四十多大类,不少以锥形器、山形器、三叉形器、柱形器命名,干什么用的?这些说明传统考古学的地层学、类型学以及靠单学科的研究己经回答不了这些问题。国外新兴的DNA分析、石玉器微痕分析、孢粉分析、遥观分析以及与民族民俗学、语言学、古文字学结合的研究办法,也许能有所突破。我做《吴论》,便是不自量力的尝试。     我收集了广西僮、侗,海南黎,台湾高山族这些百越后裔的早期祭祠午蹈仪式的资料,对照早期国外学者对非洲土著的实录,以及我在姚湾采集的大量实物(包括原始生殖崇拜物、图腾等)综合分析,认为良渚文化还处于母系社会,农耕为主,渔猎为辅,开始有文字,崇拜祖先神(女阴),以鸟为图腾。宗教民俗已开始形成,巫应该在这样的社会中发生和发展。     还有一个值得研究的是当代的葬俗。葬俗是一个民族最顽固保守的习俗,不管你多么西化新潮,死了长辈,你不得不三跪九叩首。江南吴地死人后行做道场。那是道士做主的场面,佛靠边了,请几个老太折元宝念经,主戏是道士唱的。他们穿传统的道袍,不受满清马褂的侵略,不受中山装的改革;他们念念有词,转转悠悠,怎么看怎么像巫。我几十年在北方、在华南生活,江南这种习俗是独一无二的,不管你多么西化新潮,你必得遵俗。     我的新居在无锡东亭,居址东侧有个道士村,现在全村的主业仍是做道场,生意越来越火。那村,有所故居,那是伟大的瞎子阿炳故居,他创造的《二泉映月》,征服了世界!这,源于道教音乐!
image002.jpg
image002.jpg
image002.jpg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11-23 03:54 , Processed in 0.03575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