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查看: 7220|回復: 0

大辛庄遗址:见证商代文化融合zz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7-6 08: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报记者 赵秋丽 通讯员 孟飞 发布时间: 2010-07-06 03:55 来源:光明日报

        6月28日,山东大学会同国内部分考古学专家宣布,近期在对济南大辛庄遗址进行的整理发掘中,出土了一批重要的商代文物、遗迹,对商代考古和历史文化研究以及“夏商周断代工程”有重要意义。

  然而,更吸引人的是一批规格较高或者有浓郁本地特色的器物,它们不仅暗示了商王朝曾经在此地经略东方的历史,也给人们提供了
窥视那个时代商文化与土著文化融合的窗口。

曲折的发现与发掘


  如果追溯大辛庄遗址的最早发现,会找到两个不同的版本,而这两个版本分别来自一个外国人和一个中国人。

  英国人Frederick Sequier D rake,中文名叫林仰山。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曾经对胶济铁路济南至周村段做了多次考古调查,发现了一批重要遗址,大辛庄遗址就是其中之一。此后,他于1939年、1940年发表了两篇关于大辛庄遗址的调查报告。在报告中,他提到自己最早获知大辛庄出土文物的消息是1935年春季。次年冬,他率学生前来调查实习。并在随后几年中,陆续收购了一些文物,并最终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

  而根据村民的说法,遗址的最早发现者应该是当地农民王书田。1935年深秋,王书田从村东南的蝎子沟拉土垫圈。他在拉回家的土中无意中发现了一些骨质和铜制的箭头。这一收获,惊动了全村,很多人都去挖宝,有一次因为土洞塌陷,差点出人命,盗挖风潮才渐平。王书田曾经将手头的东西委托济南东门河清酱园老板牛星三代为出售,但没有结果。后来,又通过他的姨夫——在徐世昌门下任职的杨厚斋带至天津,卖给了一些公私收藏者。而现在,这些文物大多已经无从寻找。如今,王书田已过世,但这一切都得到了他妹妹王英田的证实。

  对这一遗址进行科学、系统的发掘,是新中国成立之后。

  1952年和1953年,山东省文管会调查大辛庄遗址,发现少量甲骨,其中有龟背甲。

  1955年冬,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对大辛庄遗址进行勘察,明确了遗址中心大约以“蝎子沟”为南北中线,文化堆积主要分布在沟的东西两岸,重点保护面积约10万余平方米。同时又出土了白陶和数量多达85片的甲骨。

  1958年冬,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再次对遗址进行钻探和试掘,确定遗址总面积约为30万平方米,并有10片甲骨新出土。

  1984年秋,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在大辛庄遗址又发现陶器、蚌器、骨角器、青铜器等大量文物。

  2003年3月,在大辛庄考古中,研究人员又有了重要发现,一批甲骨文出土。这次甲骨文的出土,是继河南安阳殷墟、郑州二里冈发现商卜辞以来,在两地以外出土商卜辞的第三个地点。

  今年3月至6月的发掘活动,出土的一些高规格的文物,更是证明了这里曾经是商代“东部军官总司令”的领地。

丰硕的成果与未解的问题


  从大辛庄遗址七八十年的陆续发掘过程中来看,惊喜不断,问题也不断。

  大辛庄遗址从林仰山发现开始,为学术界所知。但最初人们认识的还只是一个商代遗址,年代跨越商代前期后段至商代后期,绝对年代大约在距今3400年至3000年之间。随着调查的逐步深入,更多的出土文物证实了这是一个山东古文化的“数据宝库”。

  就目前的发掘来看,除了商代遗址这个主要堆积之外,还有龙山文化、东周和汉三个时期的堆积。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刘绪教授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大辛庄遗址目前发现的均为商代及以后遗迹,有没有可能进入周代初年?他建议考古人员找找有没有西周早期的东西。可能,这是一个有着顽强生命力和延续性的文化。但是这个链条上的很多断点,使研究依然阻力重重。

  在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个铜鼎和铜钺最吸引人们的目光,原因不仅是造型优美、规格较大,更重要的是使用它们的主人的尊贵身份。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导、“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在会上说:“此次在大辛庄139号墓发现的通高60厘米铜鼎等一批重要遗物,是我国商代考古尤其是商代前期考古取得的突破性发现。在40多万平方米的区域中,有高规格的建筑和发现,使人们对大辛庄遗址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应为当时商朝在东方的重要基地,其墓主人‘不是一把手就是二把手’”。

  对于这个“军事长官”阶层定位是没有问题,但同时也要考虑,他是当时的商王派来管理东方的,还是“商化”严重的本地土著上层?能否对这一问题做出正确解答,关系着商文化与地方文化相互融合的具体形态和表现。也就是:商人势力向东发展时,怎么和当地的部落相融合,而不是彻底排斥原住民?这是一个更难以解答的问题。

  大辛庄遗址出土的甲骨文数量不多,其中有7片刻有文辞,共34字。本次考古活动的领队,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方辉教授在评论这些甲骨文时说:“商代甲骨文的发现无疑是此次发掘最为重要的收获,尤其是经拼合后最大的一片龟腹甲,记述了当地统治者卜问‘御祭’、‘温祭’、和‘徙’(出行)方面的内容,传递了武丁时期殷墟以外商代地方贵族祭祀和日常活动的文字信息。”

  这里还能不能有更多的甲骨文出土,刘绪充满期待。就目前的甲骨文来看,最突出的特征是这一贵族之家使用的占卜方法、卜辞书写格式和文字形体都与殷墟文化归属同一体系,但在卜甲规格等方面又凸显出地方特色。这样,同一个问题又出现了,在商代,中原文化同当地土著文化如何共生?

学术价值及保护利用


  大辛庄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从开始之日起,也在不断地验证着自身的意义和价值。

  山东地区古遗迹众多,但不论是研究与发掘均难形成体系,而大辛庄遗址则在这方面起了带动作用。滕州前掌大、青州苏埠屯、泗水尹家城、菏泽安丘堌堆、邹平丁公、济宁潘庙、泗水天齐庙也都有商文化遗址,它们和大辛庄遗址一样,随着发掘工作的深入,使得海岱地区(参见“链接”)商文化编年建立并日渐完善起来。

  商代文化融合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文献资料显示商人在山东境内采取了不同的统治方式,具体表现为商人在鲁北地区与夷人共处,而在鲁南地区则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实行了直接统治。而济南大辛庄遗址中的“东部军官总司令”可能正是那个实行直接军事统治的军事长官。这种军事统治之下的文化融合估计不会很彻底,而且在社会的上下阶层之间出现明显不同风俗,这在大辛庄遗址的发掘中也得到了证实,遗址考古的学术价值也在此体现。

  后续除了进一步研究发掘,大辛庄遗址应该怎样保护和利用?方辉教授说,由山东大学同西北大学一起进行的大辛庄“遗址文化公园”相关规划,已经山东省政府同意,正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

  据了解,大辛庄遗址文化公园目前方案的内容是实行地上、地下展示。为此,早在2003年考古发掘后,他们便对发掘区进行了保护性的沙土回填,届时只需打开即可利用。根据考古发掘的情况,既可以进行地下纯遗址展示,也可以采用植被的方式,在地面上表明墓葬的各结构方位、形状结构等;既可以采用虚拟展示的方式,也可以进行实物展示,通过建立博物馆,展示发掘出的各种商代铜器、玉器等。

  此外,遗址文化公园方案中还拟设计一些研究室,以各种方式生动再现商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展示甲骨文这一早期文字的特性和魅力。市民还可以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尝试“人骨复原”。

  链 接

  海岱地区又称海岱文化区或海岱历史文化区,海岱地区的空间分布是以泰沂山系为中心,主要包括了黄河和淮河下游地区,地处中国的东方,其东临大海,西接中原,南北则分别与太湖,燕辽两大文化区相邻。

大辛庄遗址考古现场。(资料照片)

盉(商代)大辛庄墓出土

觯(商代)大辛庄墓出土

鼎(商代)大辛庄墓出土

铜镞(商代)大辛庄墓出土



http://www.gmw.cn/01gmrb/2010-07/06/content_1170613.htm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11-22 22:45 , Processed in 0.03630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