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查看: 15410|回復: 8

江苏千年汉墓现金缕玉衣及玉棺 墓主人神秘显贵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7-17 08: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文化中国-中国网 culture.china.com.cn  时间: 2010-07-16 08:34  责任编辑: 钟明


玉片

玉棺图

陪葬墓6号墓

墓葬航拍图


    金缕玉衣被抽丝剥茧,残留玉片随地洒落,棺木被彻底砸烂焚烧,镶玉漆棺仅棺座边缘残存一线……记者15日在江苏淮安盱眙大云山汉墓内看到,南京博物院一年来大规模发掘工作有了最新进展:2号墓明确发现金缕玉衣和玉棺,这意味着,墓主人身份极其显贵,很可能是西汉时期的王、侯级别人物。

    眼前偌大墓室内残破景象,昭示着此前盗墓现象之严重,中国历史上秦汉时期“厚葬”之风最为盛行,使得秦汉时期墓葬成为一些不法分子的觊觎对象。

    去年初,4名盗墓者甚至在盗墓过程中死亡,而当地民众流传8号墓旁“仙人洞”也经常发生奇异事件。坊间的诸多猜测,令这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汉墓一直笼罩着神秘色彩。也就是在这起盗墓案件之后,2009年2月,南京博物院开始对大云山汉墓进行初步勘探,当年9月发掘工作启动。

    记者在航拍图上看到,墓园内现已发现大型墓葬3座,车门陪葬坑1座,武器陪葬坑2座,陪葬墓13座。主墓现有东西并列的三座,平面均呈“中”字形,下有木椁,为夫妻同冢异穴合葬的大型竖穴岩坑木椁墓,墓坑上堆筑有高大的封土堆,时代为汉代早期。“1号、2号、8号墓都被盗劫过,1号墓最为严重”,大云山汉墓领队李则斌说。

    对于神秘墓主人身份,专家表示目前不能确定,但从墓葬规模、形制、出土文物来看,墓主人在西汉初期家族显赫、背景深厚,很可能是西汉时期的诸侯王。

    南京博物院考古队员告诉记者,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 只有皇帝、诸侯王及极少数近臣使用,其他贵族则使用银、铜线缀编成的“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同时,在大云山二号墓发现木棺上镶玉片的玉棺之前,全国仅在河北满城汉墓、江苏狮子山楚王陵出土过玉棺。

    据悉,墓主人身份将在进一步挖掘考证中逐步浮出水面。(朱晓颖)
http://www.china.com.cn/culture/2010-07/16/content_20508409.htm
 樓主| 發表於 2010-7-17 08:16 | 顯示全部樓層

中国发现第九件金缕玉衣 盱眙汉墓墓主是谁?

文化中国-中国网 culture.china.com.cn  时间: 2010-07-16 16:56  责任编辑: 苏向东

中新社南京7月16日电(朱晓颖)南京博物院16日正式对外公开,中国第九件金缕玉衣出现在江苏盱眙大云山有2000多年历史的汉墓中。目前二号墓已明确发现金缕玉衣和玉棺,部分玉衣片上金丝保存完整,现场已经发现了一部分由金丝连结的二三件玉衣片,修复尚需时日。金缕玉衣的发现,昭示着这座千年汉墓之主家世显赫,极有可能是西汉早期诸侯王。

    金缕玉衣,一件包裹上千枚玉片、其间穿插金线、真人大小的“衣服”,形制、做工极为精美,是中国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截至目前,中国考古发掘共发现玉衣20余件,但金缕玉衣只有8件、分布在河北、江苏等地。其中,江苏徐州西汉楚王陵金缕玉衣玉片总数为4248片,是目前年代最早、玉片数量最多、玉质最好、工艺最精的玉衣。

    由于这座汉墓在东汉和近期都曾被盗,仍留下了珍贵的金缕玉衣,令考古学家非常惊喜。在深入盱眙大云山地底数十米的的主墓室中,记者看到,被焚棺木周围四散着剥离的玉片,玉质透白细腻。“1号、2号、8号幕都被盗劫过,1号幕最为严重”,大云山汉墓领队李则斌说。

    关于神秘墓主的真实身份,引来考古界诸多猜测。由于发现金缕玉衣,肯定将会是西汉早期重要的王侯墓地。但墓主身份需要进一步考古发掘、研究证实。(完)
 樓主| 發表於 2010-7-17 08:18 | 顯示全部樓層

江苏汉墓现金缕玉衣和玉棺 古代曾用军队挖墓

文化中国-中国网 culture.china.com.cn  时间: 2010-07-16 09:46  责任编辑: 钟明

古代盗墓贼动用军队挖墓,现代盗墓贼动用炸药寻宝,但依然出土了金缕玉衣等罕见文物;墓主可从六大诸侯王中推测


1号墓墓道入口,让人有穿越时光隧道的感觉。蔡 震 摄

图一:铁制兵器(蔡震 摄)

图二:玉棺细部(蔡震 摄)


    说到盱眙,人们自然会想到闻名天下的龙虾,其实与龙字有关的还有许多,比如位于盱眙县马坝镇云山村的大云山顶上有个水塘,当地人称之为“龙塘”。就在这龙塘下数十米处,埋藏着一位古代重要人物。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经过近10个月的考古勘探与发掘,取得了重大考古发现。原来这是一处极为壮观的陵园式诸侯王级别的西汉古墓群,墓园内发现有大墓3座,武器坑2座,车马坑1座,各种等级的陪葬墓13座。

    穿越古今

    昨天,记者随南京博物院专家组一行前往盱眙大云山考古工地考察,开始了一场特殊的穿越古今之旅。汽车盘旋在密林小路上,道路两旁是悬崖峭壁,几台矿车静静地停在深深的山洼里。等到汽车终于爬到山顶时,眼前则是另一番景象。

    山顶很开阔,一道围墙把在门前,门旁是一面巨大的考古分析图表,上面是几幅空中鸟瞰照片。考古人员说,“这是专为此次考古动用飞艇拍摄的。”据介绍,墓园面积达25万平方米,面积之大,等级之高,在南博考古史上也少见。最近的一座大棚的进口只有一人多高,大棚里是一个很深的坑道,坡度至少有40度。负责此次考古的南博考古所副所长、领队李则斌队长让大家抓住一旁的绳索,一步步地向下滑去。这时候,一位考古队员用手指着对面墓道身处的一个横着的巨大条石说,“遥感图片上的黑顶位置就在这,去年初发生的盗墓案,4名盗墓者就是死在这里。”

    你可知道盗墓贼有多凶猛?
        现代盗墓贼动用炸药寻宝
    结果据传动了龙脉,一夜4人惨死


    “说东阳,道东阳,东阳遍地是宝藏。自从出现盗墓贼,十墓被盗九墓光。”盱眙东阳古墓屡遭骚扰,当地流传起这样一句顺口溜。去年,一伙盗墓贼的行动,惊动了当地政府和文物部门,大云山由此揭开了一段向世人诉说的历史篇章。

    “这伙盗墓贼非常专业,他们用现代化的炸药打洞,我们发现的洞口很小,可下面空间很大,炸药是在地下膨胀,形成垂直的盗洞。”之前,当地村民传言说,这群盗墓贼动了当地的龙脉,大云山是由一条龙死后化成,山顶上有一个水塘,被村民称为龙塘,那些贼挖的洞穴就在龙身上。山上还有个“仙人洞”,村民把盗墓贼之死归于仙人动怒了,在这些盗墓贼死后,村民看见从洞口冒出缕缕黑烟,三日不绝。此次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是因盗洞坍塌,致使盗墓贼窒息死亡。

    “而且,盗墓贼还向警方说谎,称他们打的盗洞方向是朝向东北面,好让警方失去判断,为的是再次下手,果然死了4人的第二天,盗墓贼们并没罢手,再次光顾了墓地。他们不仅寻找古墓位置极其准确,而且工具也很独特,有的连我们都没见过,都把它当做文物保存了下来。”一位考古人员说。

    古代盗墓贼动用“军队”挖墓
    结果火烧棺木,金缕玉衣残片散落一地

    说话间,记者们小心翼翼地从南面墓道滑到1号墓的坑道盗洞的底部位置,这里正是龙塘的最底部。考古专家说,所谓龙塘其实是古代盗墓贼留下的深坑,后来积水。所以古墓内全都是青淤土。考古队员说,去年的那伙盗墓团伙被抓后,南博考古所从2月中旬开始勘探,9月正式发掘。“这是一处汉代大型竖穴岩坑木椁墓,有墓园、围墙、城门,墓上还有地面建筑,其规模庞大,等级极高。”

    记者发现,墓室里的棺木横七竖八,而且部分棺木有被烧黑的痕迹,考古队员对此解释说,东汉和唐宋时期都被盗过,可能还动用了军队。盗墓贼翻动了棺木,他们盗走财宝后,又放火烧了棺木。就在残破的棺木夹缝处,记者看见一块闪闪发亮的碎片,“这是金缕玉片,盗贼把金缕丝线盗走,将玉片丢弃,因为在汉代,玉的等级很严,弄不好要被杀头,而金丝则可以卖掉。”

   你可知道墓中物有多罕见?
          金镶玉棺金银玉三光交织
     全国仅出土过两例玉棺


     此次考古领队李队长又带领大家来到并列一旁相距13米的2号墓,2号墓也是南北双墓道,与1号墓同样是斜坡型结构。考古专家告诉记者,2号墓已发现金缕玉衣和玉棺,玉衣片上的金丝保存得相当完整,甚至连金丝如何打结将玉片联在一起的细节都保存了下来,现场发现了部分由2至3件玉衣片用金丝连结在一起整体出土的情况。

     而玉棺的发现更为惊人,现场已发现玉棺的一面侧板相对完整的倒塌情形,侧板上镶嵌有大量菱形玉片,中间则用刻有纹饰的玉壁填充,而在玉片之间的连接处均用金箔条和银箔条进行贴边镶嵌,玉壁上则用银片进行粘贴,外表上金光、银光、玉光交织在一起,分外鲜明。在棺木上,细细查看,不难看出一些闪亮的纹饰,“这座棺木是金镶玉的,十分罕见。目前,只有河北满城汉墓和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过。”

    尽管墓室遭遇盗掘,但玉棺主体结构明确,是迄今为止发现最为完整的玉棺,为研究汉代玉器殓葬制度、玉匣制度等相关课题提供了资料,并为解决诸如玉片是粘贴在漆棺内壁而不是外壁的争议首次提供了直接证据。

    漆器车马让专家们也头疼
    保存它们比挖掘更困难


    考古专家表示,通过将近一年的考古钻探和发掘,已确认大云山山顶区域为一个汉代高等级墓园。墓园东西、南北各相距约500米,平面近似正方形。墓园内除了发现大墓三座外,还发现了武器坑2座,车马坑1座,各种等级的陪葬墓13座。在陪葬墓中,出土了釉陶罐、青铜钫、铜镜、铁灶、漆奁盒、漆耳杯、玉蝉、玉带钩等大量文物。除此以外,还发现了刻有“东阳”二字的陶器残片。

    记者有幸目睹了精美的漆器车马,由于漆器不能长时间与空气接触,所以考古人员只是揭开了塑料布一角,给记者看了两套车马露出地面的半个车轮以及结构完整的漆器木伞盖。看着眼前的情景,考古专家感到两难。“目前,最好的办法是运回博物馆,但移动一点就会造成损毁,就地保护吧,又苦于现场没有恒温恒湿的设备。也就是说,保存文物比挖掘更难。”

    相关:

    你可知道墓主人可能是谁?

    古代盗墓贼动用军队挖墓,现代盗墓贼动用炸药寻宝,但依然出土了金缕玉衣金镶玉棺等罕见文物;墓主可从六大诸侯王中推测

    确定的是夫妻合葬墓 难定的是墓主人是谁


    为何这三座大墓均为东西并列,平面均呈“中”字形?墓主人又是何人?面对记者的疑问,考古专家称,大云山西汉大墓规模巨大,虽然经古代、现代的盗掘及多年来开山采石的破坏,墓葬及墓园结构遭受破坏,但通过这次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基本确定出墓园的平面,墓园内的各种遗迹也正在发掘揭示之中。“从墓葬规模、形制、出土遗物,基本可以判定,这是一处诸侯王级别的夫妻同冢异穴合葬墓,时代大约在西汉早期,墓主人身份将随着发掘的进行逐步明确。”

    听了考古专家的话,似乎看出对墓主人身份已经有几分底气。可能考古专家已经掌握了一些信息,只是时机未到,尚不能对外公布。

    “考古前辈说过,考古就是用新的发现去否定之前的发现。没有充分把握,不到最后一刻,我们不能轻易下结论,这是对历史负责。”民间出高人,专家还向记者提出建议,希望公众也参与到墓主人的解疑中来,“我们可能会在适当的时间,举行公众开放日,请关心此次考古,有见识的相关人士一同研究考证。”

    据介绍,此次发掘采取的是边发掘边保护的方式,南博考古、文保、陈列、信息等多个部门全部投入,与盱眙县政府共同投入大量经费,在南博考古历史上也是头一次。盱眙县朱海波副县长表示,目前采矿已经全部停止,借此大云山考古发掘的契机,他们已委托省旅游局对大云山进行全面区域规划,以西皇(明祖陵),东王(大云山西汉王侯墓)、南铁(铁山寺),中城(东阳古城)的格局,全面提升盱眙的历史文化形象。

     大家来猜猜

     从目前考古发掘资料分析,结合东阳古城遗址的历史沿革,记者请教了几位历史学家,他们认为大云山汉墓墓主人的身份存在以下几种可能。

     1荆王刘贾 刘贾是西汉初泗水沛(今属江苏)人,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堂兄。他曾任将军,随从刘邦东击项羽。不久,奉命入楚地,后渡淮。公元前201年,刘邦称帝后刘贾被封为荆王。史书记载“将军刘贾有功,及择子弟可以为王者”,“立刘贾为荆王,王淮东五十二城。”汉书记载,刘贾是在东阳封的王。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反,东击荆,刘贾率兵御之,为布军所杀。

     2郃阳侯刘仲 汉高祖刘邦的哥哥。公元前200年,刘邦下诏将刘仲和其长子刘肥一同封为王。刘仲被封为代王,统辖今河北、山西一带。代国为北方边境重地,当匈奴于公元前199年入侵代国的时候,身为代王却毫无军事才能的刘仲根本无力坚守边疆,只好弃国独自逃回洛阳。刘邦对此大为恼怒,于公元前199年10月下诏革去刘仲的王位,贬为郃阳侯。刘仲共做了6年郃阳侯,于公元前193年抑郁而终。后因儿子刘濞封王,被追谥为代顷王。

     3吴王刘濞 刘邦的侄子,刘仲的儿子。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年满20岁的刘濞受封为沛侯,英布反时,刘濞以骑将,随从刘邦破英布军。刘濞从军有功,汉高祖又顾及吴郡接壤东越等国,乃需选壮王镇之,故而封刘濞为吴王,改当年刘贾所封的荆国为吴国,统辖东南三郡五十三城。刘濞以诛晁错为名,联合楚赵等国叛乱,在景帝前元三年丁亥(前154年),带领楚、赵等七国公开叛乱,史称“七国之乱”,后被汉军主将周亚夫击败,刘濞兵败被杀,封国被中央废除。

     4堂邑侯陈婴 秦东阳县(今安徽天长)人,任过县令史,后来为反抗暴秦统治,率众投奔项梁,共立熊心为楚怀王,后投靠刘邦,封堂邑侯,传了四代。人们都听说过“金屋藏娇”的典故,其实,金屋藏娇原本指的是光明正大、明媒正娶的大老婆,并非为流传的情妇、小老婆的代称。这位“娇”就是陈阿娇,陈阿娇出身王侯世家,她的曾祖父就是与刘邦一起打天下,被刘邦封为堂邑侯的陈婴。盱眙大云山旁的小云山曾发现过陈婴家族墓。

     5江都王刘非、刘建 刘非,江都易王,景帝子,母程姬。公元前155年立为汝南王,前154年吴楚七国叛乱时,任命为将军,吴破,徙为江都王,治故吴王所属之地。在位二十七年死。刘建是刘非之子,为第二代江都王,极度荒淫。淮南王反叛事败露,朝廷惩治同党、涉嫌者,牵连到江都王刘建。朝廷派人前去审讯,刘建恐慌,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畏罪自杀。于是封国废除,封地并入朝廷,成为广陵郡。

     链接

    【东阳古城】


     东阳在历史上的来头绝对不小。春秋时这里被称为“卑梁”,是吴国的边邑,与楚国的钟离接壤。吴楚两国曾因儿童“争采桑叶”而交战,后来人们由此把因小事件引发的战争称为“卑梁微衅”。东阳古墓区面积有三四十万平方米,在这片田野下面,埋藏着数以千计的古墓葬。墓主分战国和秦汉几代,以两汉居多,因为汉代有厚葬习俗,所以地下文物丰富,曾出土过楚国郢爰、秦代铜权、汉代木刻星相图、凫形玉带钩等许多国家一级文物。因此,东阳又被民间称之为“盗墓贼的天堂”。

    【金缕玉衣】

    玉衣为汉代皇帝和贵族死后所用殓服。由于墓主人身份等级不同,玉衣有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之分,即用许多四角穿有小孔的玉片,由金丝、银丝或铜丝编缀起来。玉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到三国时曹丕下诏禁用玉衣,共流行了400余年。其中,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只有皇帝、诸侯王及极少数近臣使用。到目前为止,全国共发现玉衣20余件,但金缕玉衣到目前为止只发现8件。

文章来源: 扬子晚报
http://www.china.com.cn/culture/2010-07/16/content_20509858_3.htm
發表於 2010-7-17 08:45 | 顯示全部樓層
盱眙东阳古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出过一件木札,内容挺特殊的。
 樓主| 發表於 2010-7-21 08:11 | 顯示全部樓層

盱眙汉墓主人当为王侯级别 或将改写历史记载


历史记载的荆王刘贾之墓。


    考古部门近日公布了盱眙东阳汉墓考古发掘的进度,神秘墓主人到底是谁?至今未揭谜底。但是初步推断墓主人身份极其显贵,很可能是西汉时期的王侯级别人物。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掘资料分析,结合东阳古城遗址的历史沿革,专家推测,大云山汉墓主人的身份存在几种可能,有可能是荆王刘贾,也可能是江都王刘非或刘建。为此,记者昨特意请教了对汉代历史文化有深入研究的扬州学者夏梅珍。

    猜想一

    刘贾墓历史记载要被更改?

    此次在盱眙发现的汉墓,观摩过现场的很多人认为,墓主人是刘贾的可能性很大。一些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市民有些不解,因为据史料记载,刘贾是镇江古楼岗汉荆王墓的墓主。

    据了解,刘贾是汉高祖刘邦的堂兄,曾追随刘邦打天下,屡立战功。汉代初年,刘邦消灭异姓王后,又大建同姓王国,封刘贾为荆王,镇江是刘贾的封地。公元前196年,刘贾死后归葬镇江,其长子刘文封侯;次子刘武,迁居曲阿(今丹阳),改姓荆。在镇江的古楼岗汉荆王墓前,立有一块高1.5米,宽0.5米的汉白玉石碑,上面镌写着“汉荆王之墓,万历甲午(1594年)夏吉日立”13个字,清晰可见,相传为宋代的书画家米芾的后裔、明朝书画家米万钟重新书写。

    因为至此盱眙汉墓墓主人尚未揭开神秘面纱,对此,夏梅珍认为,虽然史书上对一些事情有文字记载,但是,每一次考古新发现,都可能有重要的实物资料更正历史记载,这次就等考证出盱眙汉墓墓主人到底是谁了。

    猜想二

    江都王刘非葬在仪征庙山?
  
    从目前的考古发掘资料分析,专家结合东阳古城遗址的历史沿革推断,大云山汉墓主人的身份,很有可能是江都王刘非或刘建。而此前,坊间一直盛传,仪征庙山是刘非的安寝之地。

    夏梅珍称,庙山汉墓规模也很大,其中一些随葬墓曾经考古发掘多,但是刘非的墓葬至今没考古发掘,是否属实,有待考古发掘的结果来证实。

    刘建墓至今未有定论,为何推测庙山是刘非墓而非刘建墓呢?夏梅珍认为,“这可能是因刘建谋反自杀、国除,死无葬身之地的缘故吧。”

    延伸阅读:广陵葬制是中国葬制的缩影

    扬州汉代墓葬是研究当时扬州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扬州地区的汉墓沿袭时间长,400年没有间断,分布广,数量多,形制全,规模大,成群体分布。广陵葬制既是中国葬制的缩影,又有浓厚的地方特征。

    对于扬州汉代丧葬文化,夏梅珍认为,“死即永生”这个千古的话题,到了两汉已经演绎到了极至。汉代厚葬之风为历代所惊叹。扬州地区的汉墓遗存非常丰富,分布范围广泛,延续时间跨及西汉、东汉,墓葬形制繁多,出土文物丰富多彩,且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主要分布在扬州地区的北部,随着蜀冈曲折迂回的走向分布。

    扬州汉代墓葬有的规格等级很高,属王侯级的有多座。迄今,在全国出土的10余座“黄肠题凑”同类型墓葬中,广陵王刘胥夫妇合葬墓是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用料最考究、制作最精良、保存最完美的“黄肠题凑”木椁墓的代表作。

    当然,我们也期待仍沉睡在地下的其他一些广陵王、广陵侯的墓葬重见天日,以揭开更多的历史谜团。

   (陶敏)

    文章来源: 扬州晚报
http://www.china.com.cn/culture/ ... ontent_20537667.htm
 樓主| 發表於 2010-7-31 08:03 | 顯示全部樓層

江苏盱眙西汉王墓兵器似“吴王夫差矛”


长叶形铜矛

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矛,是被考古发现的春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神兵利器,也代表了当时兵器制作的最高水平。一般认为,其制作方法尤其是暗花纹工艺在吴越灭亡后就已失传,然而在盱眙大云山西汉诸侯王墓群考古中(本报7月16日文化版曾报道),考古人员在1号墓中发现一件神似吴王夫差矛的铜铍,这一发现可能为中国兵器铸造史续上断裂的一环。

南博考古队长李则斌向记者展示了这件铜铍,带刃的前端类似短剑,长约30厘米,铜铍线条流畅优美。虽然距今至少已有2100年历史,但铍尖和锋刃没有任何缺损,黑色的铍身仍泛出幽暗的光芒,工艺之精良可与当代工艺品媲美。最令人惊叹的是铍身上的暗花纹,肉眼可以清晰可见,用手抚摸却丝毫感觉不到。这正是春秋战国时期吴越兵器特有的工艺。这些花纹究竟是怎么铸造的,至今仍是个谜。

记者发现,这件铜铍与吴王夫差矛极为相似,包括兵器的形状、设计原理、铸造工艺和暗花纹工艺,都是吴楚地区特有的,至于它究竟是上古神兵传至西汉并随墓主下葬的,还是墓主请铸剑师复古了上古工艺,则有待研究。

除铜铍外,1号墓中还发现了戟、矛、剑、锥、弩机等兵器,很多兵器的木杆一端配有错金银的铜镦,即在铜器的凹槽中嵌进金银,其中一件不仅带有精美的云气纹,还刻画了十余只米粒大小的动物,包括老虎、野猪、鹿和熊,纹路细如发丝,形态灵动传神,令人叹为观止。

精美是这批文物的特色。例如一件龙凤玉珮,使用了透雕、圆雕、浮雕和游丝毛雕,代表了当时玉器加工的最高工艺。无论是兵器、金银器还是玉器,即使放在现在的精品店里,仍很时尚,这表明古代人的审美情趣,和今人并无多大差异。

此前,墓主的身份曾集中在5个人身上,荆王刘贾、吴王刘濞或他的父亲刘仲、堂邑侯陈婴家族,以及江都王刘非和刘建父子。根据出土的陶器器型,墓葬的年代应该晚于刘贾生活的时代,此外,墓中发现了汉文帝前元五年(公元前175年)始铸的四铢半两钱,而没有发现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始铸的五铢钱,为断代提供了重要参考,墓主是刘濞或刘非的可能性比较大,此外陈婴家族也不能排除。本报记者 王宏伟

文章来源: 新华日报
http://www.china.com.cn/culture/2010-07/30/content_20607736.htm
 樓主| 發表於 2010-7-31 08:05 | 顯示全部樓層

江苏盱眙汉墓:出土铜钱成墓葬断代依据

文化中国-中国网 culture.china.com.cn  时间: 2010-07-30 10:59  责任编辑: 钟明



错金银铜镦

在出土金缕玉衣和玉棺等珍贵文物后,盱眙大云山汉墓经过进一步发掘清理,最近又有了新的重要发现。在规模最大的1号墓中,考古人员出土了矛、戟、铍等大量随葬兵器,很多兵器上还装饰有工艺复杂、纹饰精美的暗花纹。陵园东南区域还发现了一处规格很高且未遭盗掘的陪葬墓,初步推测为诸侯级人物的墓葬。此外,通过对出土铜钱的整理分析,考古专家初步摸清了1号墓主人的下葬年代,这为今后探究其真实身份迈出了重要一步。

1号墓出土精美暗花纹兵器

昨天上午,记者再次来到考古现场时,1号墓的发掘工作已经告一段落。经过深入清理,墓室内出土了大量陪葬兵器,种类有矛、戟、铍、剑等,多为青铜材质。考古专家告诉记者,1号墓出土兵器分为实用器和明器两种:明器形状较小,一般为实用器的三分之一左右,而实用器大都品相完好、纹饰精美,对研究西汉兵器具有重要意义。

在考古队驻地的文物库房内,记者近距离欣赏到这些制造于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兵器。除了矛、戟、剑这些较为“眼熟”的兵器外,还有一件饰有暗花纹的铜铍造型颇为奇特。这件铜铍长45.1厘米,最宽处5.2厘米,铍首两面带刃,通体饰有黑色卷云暗花纹,下端有穿孔。据专家介绍,铍是一种形状似剑、装有长柄的长兵器,盛行于春秋战国至西汉时期,通常由铍首、木柲(兵器的柄)和铜镦(兵器末端的金属套)三部分组成,属于步兵类武器,作战时主要用来直刺和砍杀。

随葬兵器上大量出现的暗花纹,进一步证实了墓葬主人的高等级身份。专家表示,暗花纹是春秋战国时期吴越地区铸造青铜兵器的“专利技术”,在西汉考古史上极少发现。目前的研究成果认为,这种装饰技法是用化学材料在器物表面绘制出图案,因此摸上去很平滑,没有凹凸感,时至今日,这一技术依然无法完全复制。由于工艺复杂,暗花纹在古代仅限于装饰少数珍贵兵器,大云山汉墓出土的这批暗花纹兵器,再次印证了墓主人的王级身份。

陵园内发现诸侯级陪葬墓

在发掘初期,考古人员在陵园东南区域的地表下发现了大量筒瓦、瓦当等建筑构件,以及车马、漆器等陪葬品,当时推测为陵园内的一处陪葬坑。然而,在最近的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钻探至地表以下6米深处时,一处大型竖穴岩坑(编号为7号坑)暴露出来。7号坑平面近似梯形,南北长26米,东西最宽处达18米,坑内发现了保存完好的木椁,北端还有一段斜坡墓道。种种迹象显示,这很可能是一处规格较高的陪葬墓。

专家表示,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7号坑只有一条斜坡墓道,整体呈甲字形,按照汉代墓葬的规制,墓主人应为1号墓主人的亲属,身份等级比后者略低,“根据汉代王陵的考古经验来看,位置在陵园东南角的陪葬墓大都规格很高。如果说一号墓规格是王一级的话,7号坑就是侯一级的规格。”

目前,7号坑木椁中心处的顶板略有塌陷,但暂时还未发现任何盗掘过的痕迹。“发掘初期,7号坑上部地表处曾发现过一个盗洞,但盗洞还没有到达木椁顶板处就消失了。”专家表示,目前7号坑的发掘尚未深入,这里究竟是陪葬墓还是陪葬坑,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掘。“如果确定是陪葬墓,墓室内出土的陪葬器物很可能为破解1号墓主人的身份之谜提供有力证据。”

出土铜钱成墓葬断代依据

由于目前尚未发现印章、带有铭文的陪葬器物等实证,大云山汉墓的墓主人身份暂时无法判定。不过,考古人员最近通过对出土铜钱的整理分析,初步摸清了大墓主人的下葬年代,这为今后考证其真实身份迈出了重要一步。

考古专家告诉记者,大云山汉墓内出土了四铢半两钱,该铜钱是从汉文帝前元五年(公元前175年)才开始发行的货币,而西汉时期发行量最大、从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开始铸造的五铢钱却无一发现。据此分析,墓主人的下葬时间应该在文帝中后期至武帝前期——即公元前175年—公元前118年。

根据史料记载,西汉早期封地在大云山一带(汉代隶属东阳郡)的王级人物共有4人,分别是荆王刘贾、吴王刘濞和江都王刘非、刘建父子。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叛乱,荆王刘贾率兵迎战时被杀,他的下葬年代早于公元前175年,因此可以首先排除。再看另外三人:挑起“七国叛乱”的吴王刘濞后公元前154年兵败被杀;江都王刘非死于公元前127年;其子刘建因卷入淮南王刘安反叛一事,于公元前121年畏罪自杀。这三人的下葬时间都在范围之内,1号墓主人很可能是他们其中的一位。

本报记者 朱凯

文章来源: 南京日报
http://www.china.com.cn/culture/2010-07/30/content_20607780.htm
 樓主| 發表於 2010-8-3 10:15 | 顯示全部樓層

盱眙大云山汉墓进一步发掘 "疑似"主人有六个

文化中国-中国网 culture.china.com.cn  时间: 2010-08-02 08:55  责任编辑: 老北

    江苏盱眙大云山汉墓近日又传出新消息。随着考古人员对这座“地下宫殿”的进一步发掘,大云山汉墓中陆续出现了残存的陵园门阙、级别较高的家族墓、精美的随葬兵器等,神秘墓主人身份渐渐浮出水面。

    在这座汉代高等级陵园中,考古人员于近日发掘出一座有可能保存完好的七号墓。七号墓呈现“甲”字形,墓道朝北,南北长26米,而且北头小一些,南头大,最宽处有18米。七号墓的顶部木头盖板已经腐烂了不少,盖板的中心也略微有些塌陷,在塌陷的地方隐约能看见一些车马器和漆器。根据汉代的墓葬制度,“甲”字形应是侯一级,因此初步判断,这个墓的级别也不低。“当时从地表看,有两个盗洞,但是我们挖着挖着,盗洞就看不到了,可能盗墓贼后来放弃了。我们一直挖了6米多深,才看到墓顶的盖板。可能没被盗,应该有很多精彩的东西。”南京博物院研究员邹厚本兴奋地告诉记者。

    随着对大云山汉代古墓清理发掘的一步步推进,除了之前出土的金缕玉衣和玉棺,戟、矛、剑、铍、锥、弩机、箭镞、铠甲等兵器陆续被发现,引来考古人员阵阵惊叹。大云山汉墓考古发掘领队李则斌向记者展示了其中一件铜铍,这件铜铍长45.1厘米,最宽处5.2厘米,铍首两面带刃,通体饰有黑色卷云暗花纹,下端有穿孔。虽然距今至少已有2100年,但其铍尖和锋刃没有任何缺损,黑色的铍身仍泛出幽暗的光芒。铍身上的黑色卷云暗花纹虽然清晰可见,用手抚摸却丝毫感觉不到。

    对于神秘的墓主人身份,曾有专家提出6种可能:荆王刘贾、郃阳侯刘仲、吴王刘濞、堂邑侯陈婴和江都王刘非及其子刘建。经过有关专家反复研究讨论,认为郃阳侯刘仲、吴王刘濞父子二人的可能性最大。但由于目前尚未发现印章、带有铭文的陪葬器物等实证,江苏盱眙大云山汉墓的墓主人身份还有待考证。(郑晋鸣)

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
http://www.china.com.cn/culture/ ... ontent_20619391.htm
 樓主| 發表於 2010-8-20 09:16 | 顯示全部樓層

江苏千年汉墓考古新进展:墓主或是吴王刘濞

文化中国-中国网 culture.china.com.cn  时间: 2010-08-19 18:08  责任编辑: 雨悦


一号墓东回廊全景

一号墓铜祖出土场景

中新网淮安8月19日电(朱晓颖)在经历了近一年抽丝剥茧的考古发掘后,江苏大云山千年汉墓墓主的身份线索,从千头万绪渐渐有所指向。专家推测,汉墓主人有可能是七国之乱的“带头大哥”、刘邦之侄——西汉初年诸侯王吴王刘濞,但这并不是定论、需进一步验证。

黄肠题凑出土铜祖体现古人生殖崇拜

19日,记者顺绳索探下,置身偌大深邃的一号墓室。在被历代盗墓者毁损的主棺木四周,一个360度回廊轮廓清晰可见。墓室内温度超过37摄氏度,考古队员挥汗如雨,正在紧张清理回廊内数个小隔间。

“经过我们鉴定,新出土的黄肠题凑是楠木材质,而主棺木是梓木材质”,大云山汉墓领队李则斌说。根据汉代礼制,黄肠题凑与玉衣、梓宫、便房、外藏椁同属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楠木、梓木均属高级木材,有耐腐功用。

在一号墓东南角,一个鸭蛋大小、表面光滑的铜器刚刚露土,散发着幽暗光芒。“这叫铜祖,在古代,体现人们对祖先的尊敬,意为‘不可忘祖’,也是一种生殖崇拜”,李则斌说。

印章出现考古人经历心理“过山车”

印章的发现,通常在考古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时其上文字会指明主人身份。

“刚开始我们发现时,兴奋得不得了,拿回去一洗,大失所望,这是一枚私印的套印,双面分别用阴文、阳文刻有‘诚信’和‘信印’字样”,一位考古队员说。

记者看到,这枚印章仅有小手指指甲盖般大小,但做工十分精美,印上红泥后,还能盖出清晰的字迹。

“在出土有文字的文物中,除了印章,我们还发现了一些竹简,但字迹已经不可辨认,我们利用红外线扫描技术,将字迹拓下,但很遗憾,也没有提供墓主人身份的直接证据”,李则斌表示。

身份显贵多种线索指向吴王刘濞

在采访中,记者感觉到,对于墓主人身份,考古专家们显得极为谨慎,截至目前,并没有出土文字直接证据证明墓主身份。

但是,从大云山汉墓年代、规模、礼制、出土文物等多种证据来看,神秘墓主身份极为显贵,属西汉初期诸侯王,专家推测有可能是吴王刘濞。“如果他没有越制,那指向性已经比较明显,但现在不能肯定,毕竟历史也会让人出乎意料”,李则斌说。

据分析:从墓葬年代来看,与刘濞在位和去世时间有重合;从墓葬规模来看,墓主可谓“有钱、有时间”,而史载刘濞从继位时就开始修建陵墓,所在王国1/3财力都用在修幕工程上;刘濞尚武、叛乱,而墓穴中出现了大量精美兵器、兵车,这些兵车具有战车功用;七号墓依靠着一号墓,但年代却比一号墓年代久远,而史载刘濞膝下曾有一子早逝……

据专家介绍:“刘濞组织叛乱,并不能否定他死后享用高规格墓葬的可能性,因为徐州曾发现过西汉宛朐侯刘埶墓,规格不低,而刘埶也曾参与叛乱。

但这些仅仅都是推断。考古队员告诉记者,一号墓中发现的铜鼎、铜甑上,应该会刻有文字,文物有待清理,墓主人身份将不日浮出于世。(完)

新闻链接:吴王刘濞

刘濞(前215-前154),西汉诸侯王,刘邦之侄,被封吴王。他在封国内扩张势力。后来汉景帝采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削夺王国封地,刘濞以诛晁错为名,联合楚赵等国叛乱便在景帝前元三年丁亥带领楚、赵等七国公开叛乱,史称“七国之乱”,后被周亚夫击败。刘濞兵败被杀。(完)

文章来源: 中新网
http://www.china.com.cn/culture/ ... ontent_20750396.htm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11-22 22:57 , Processed in 0.04047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