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查看: 6824|回復: 1

沈家山古井不晚于西汉早期 此地或有重要古遗址zz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8-5 14: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文化中国-中国网 culture.china.com.cn  时间: 2010-08-05 11:15  责任编辑: 老北

    “这么大的井口,古人怎么打水呢?怎么会有10多只汉代陶罐‘沉睡’在距井底约2米深处呢?”本报昨报道了沈家山工地又发现一口规模比较大的古井,吸引了不少市民特意赶至现场观看。根据古井考古发掘的现状以及出土的这些灰陶双牛鼻耳罐,考古人员推测,这口古井的时期不晚于西汉早期。

    揭秘

    双牛鼻耳罐取水时掉入井中


    前天下午,沈家山工地施工取土时,“抓”出一些夹杂在泥土中的陶罐,考古人员随即对这口土井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截至昨天傍晚收工,仅出土了两只口沿有所损坏的灰陶双牛鼻耳罐,以及三只模样、大小差不多已散架的灰陶双牛鼻耳罐。

    据悉,古代土井一般都上端大,越往下越小,呈收缩状。目前残留的古井最上端直径约2.5米,前天,只清理了约50厘米的深度。昨天,考古人员继续清理该古井时,发现还没见底,于是继续发掘,不久,又有五六只“藏”在泥土中的灰陶双牛鼻耳罐重现天日。而且在像牛鼻子的“耳朵”处,还残留着一点已经腐烂的草绳。

    昨天下午,考古人员继续清理这一古井,但在接下来的约50厘米深处,没有再出现灰陶双牛鼻耳罐。记者发现,这两天考古人员清理这口古井约2米深。

    这两天,怎么陆续出现10多只模样、大小差不多的灰陶双牛鼻耳罐,且距离井底约1.5米深处?扬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束家平表示,这些灰陶双牛鼻耳罐都是汉代器物,当时用于取水。井里“藏”着10多只一样的陶罐,都是古人在取水过程中,井绳断了而掉入井中。因为这一古井距离地表最起码五六米深,而且井口很大,无法将因井绳断裂而落入井中的陶罐打捞上来。因为这是一口土井,长年累月在使用过程中,就有泥土掉入井中,淤泥越积越厚,因此,现在看见灰陶双牛鼻耳罐距离井底约1.5米深处,也正因为淤泥堆积的很深,灰陶双牛鼻耳罐落入井中陷入淤泥中而几乎没有损坏。

    猜想

    这一带或是重要古遗址所在


    根据古井考古发掘的现状,以及出土的这些灰陶双牛鼻耳罐,对于这一规模比较大的古井“年龄”,束家平推测,这口古井不晚于西汉早期。

    方圆不大的地方,陆续出现了这么多带有神秘色彩的古井,佐证了当时古人的生活场景,至于是不是驻军或者筑城时所用,考古人员表示还需要更多的实物资料考证。

    如此密集的古井,加之从去年7月开始,一些零星古建筑遗存的陆续出现,考古人员怀疑,这里曾有古遗址。而且前几天在不远处的佳家花园工地也发现了“石鼓”,更加让人猜测,这里曾有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特别是一年多来,这里出土了100多座不同时期的古墓葬,而一句“禅智山光好墓田”,让人对史料中提及的禅智寺、山光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考古人员表示,至今没考证到禅智寺、山光寺,特别是邗城的所在地,所以不禁让人猜想,这一带会不会是这些重要的遗址所在地?当然,一切都需要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实物资料进行考证。

    相关新闻

    扬州传奇古井有哪些?


    随着施工的开展,沈家山最近陆续有古井重见天日,引起了不少“老扬州”的浓厚兴趣。昨天,对扬州古迹有研究的夏金龙和明代武将张忻的第15代孙张振国向记者讲述了4口古井故事。

    上个世纪末,皇宫花园开发前,曾有一口香井。幽隐清越的香气自井中飘散而出,香井由此得名。后来修建皇宫花园时,工人们用烂泥填塞,却总也填不满,最后索性用水泥才掩埋了这口奇井。

    扬州最有名的一口井曾位于东关街南的田家巷。这口井何以被视为最有名的井呢?原来这里有一个趣味横生的故事。传说中,这口井是在城墙“肚”中的。一天,人们发现了这口井,投了一块砖头进去试探,传出来的竟是清脆的金属声。原来,这座井铸铜为底,难怪投下砖头,听到的是金属声了。后来,这口井在修路时被填盖,5年后考古队员再去挖掘时,已是寻觅无果。

    迄今保存最好的井,是东关街城门外亭下用玻璃封顶的一口井。这口井唤作“波井”,因为广陵潮一旦涨潮,这口井里的水便翻滚相应。

    谈到对“波井”的妥善保护,夏先生不禁提起另一口井,希望这口井也能得以重视。这口井说来也神奇,井水竟呈红色,故得美名“胭脂井”。

    夏先生说,扬州历史上的井多达千百口,不胜枚举,光有名气有故事的就有十几口。他们希望扬州的这些具有传奇色彩的古井都能得到保护,不仅可称为扬城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也使古城扬州更具文化魅力。(胡百慧 陶敏)

文章来源: 扬州晚报
http://www.china.com.cn/culture/ ... ontent_20645688.htm
 樓主| 發表於 2010-8-5 14:51 | 顯示全部樓層

扬州沈家山发现11口古井 或为古代驻军筑城遗址

文化中国-中国网 culture.china.com.cn  时间: 2010-08-04 15:07  责任编辑: 钟明

    最近,本报报道了考古人员在沈家山工地发现7口古井的消息。昨天,这一工地又出现一口规模比较大的古井,在井底发现了5只汉代灰陶双牛鼻耳罐。加之去年发现的3口古井,一年内11口古井重现天日,分布如此密集,考古人员怀疑,这里曾是古代驻军或筑城遗址。

    古井出土灰陶双牛鼻耳罐

    昨天下午4点多,记者接到读者爆料,称沈家山工地又发现古井,而且井中还有不少模样有些奇怪的陶器。记者随即赶至现场。

    只见在本报最近报道的7口古井东南方向不远处,考古人员正在清理古井,残留的井口直径约2.5米,只清理了不足50厘米,这一土坑井就已见底,井底有几只灰陶罐聚在一起,可惜,已被现场施工人员在使用挖土机取土时,不同程度“抓”坏,其中中间两只灰陶罐口沿部分已经破损,残高约30厘米,而旁边3只灰陶罐也几乎散架的,只剩底部。

    当考古人员将两只缺了口沿的灰陶罐小心翼翼从泥土中取出时,围观群众惊喜地说:“上面的两个‘耳朵’ 挺奇怪的。”考古人员解释,这就是汉代灰陶双牛鼻耳罐,灰陶罐肩部的两个用于穿绳子取水的“耳朵”就像牛鼻子。而在“耳朵”处,还残留着一点已经腐烂的草绳,初步推测这是汉代古井。

    根据残留的部分,记者发现,这5只汉代灰陶双牛鼻耳罐,模样、大小差不多,“全身”还布满了精美的花纹,中间为弦纹,接近底部为绳纹。

    考古人员表示,古井上端大,越往下越小,呈锥型,昨天发现的这口古井,因为已遭破坏,仅剩下面50厘米的深度,但是残存的井口直径就达到约2.5米,可见,这一古井规模比较大,也是最近发现的最大的古井。

    这里是驻军或筑城遗址?

        前几天发现的7口古井虽然还没有清理,但呈放射状排列的这7口古井,到底是什么时代的古井,当时起啥作用,井中是否会“藏”“宝贝”,这样的排列又有何寓意……考古人员最近将进行考古发掘,谜团有望得到一一解开。

    呈放射状排列的这7口古井很神秘,昨天又发现一口规模较大的古井,加之去年发现的3口古井,一年内11口古井重现天日,分布如此密集,考古人员怀疑这里曾是古代驻军或筑城遗址。

    赶工期更要保护文物遗址

    古城扬州地下埋藏丰富,最近,施工方赶工期,加班加点取土,因为白天酷暑难耐,一些工地则连晚加班直至次日凌晨4点左右。

    为此,考古人员通过本报呼吁,施工方在赶工期的同时也要保护好文物、遗址,可别因为一时的经济利益成了千古罪人,因为无论文物还是遗址都是不可再生资源,特别是古代遗址,一旦破坏,就看不见了,有些历史谜团也永远都不可能得到解决了。

扬州晚报 陶敏

文章来源: 中国经济网
http://www.china.com.cn/culture/ ... ontent_20639546.htm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11-23 08:52 , Processed in 0.03285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