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查看: 9197|回復: 6

《〈楚居〉所見楚武王名臆解》勘誤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1-12 12: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拙稿(《〈楚居〉所見楚武王名臆解》)有一句話
         所以我們會看到將“徹”字換作與之意義相通的“徹”字與與之讀音相同的“列”字。
謹按:第二個“徹”字當作“通”字。特向編者和讀者致歉!
發表於 2011-1-12 12:44 | 顯示全部樓層
编者已据孟先生提醒做了修改。
發表於 2011-1-12 16:44 | 顯示全部樓層
或許楚武王本如《漢書‧地理志》所說叫做熊達,達徹音近,可以呼應孟先生的說法。後來改為同義字熊通。
發表於 2011-1-12 22:31 | 顯示全部樓層
西周金文中很多相當于后來的“糸”的偏旁都作“糸”加上下兩個手形,如集成246綰字。
 樓主| 發表於 2011-1-12 23:20 | 顯示全部樓層
谢谢海天和lht两先生的补充。
海天先生的补充尤其重要,拙稿修改时当据以增补。我昨天想到用熊彻或熊达来检索一下四库,后来一忙就忘了。
 樓主| 發表於 2011-1-12 23:53 | 顯示全部樓層
“熊達”之名,有兩種解釋。一是是漢以前時曾與“徹”字並行,二是漢以后避諱所改。古人不諱嫌名,如果史遷看到的楚武王之名為“達”的話,是不必改為“通”的。余意史遷所見必有作“徹”者。
得海天先生一例,庶幾“臆解”二字可以省去矣。
發表於 2011-1-13 11:06 | 顯示全部樓層
孟先生將此字分析為從舌聲無疑是正確的,但是右旁分析為「亂-L」似還有點疑慮。蓋楚文字或說古文字的「亂-L」旁在「糸」或「ㄠ」旁還有「工」形或「口」形,此二形可再進一步變化,如成「凡」形或變成一豎。但不管如何,「工」形或「口」形幾乎未見省略,參《金文編》976-979、《楚文字編》250、《上博文字編》210。則此字右旁還是理解為常見的「奚」較好。此字隸定作「舌奚」,分析為從奚舌聲,《儀禮•既夕禮》:「設依撻焉。」鄭注:「今文撻為銛。」則「舌奚」正是《漢書‧地理志》所說楚武王名曰「熊達」的「達」。「熊達」之名其實並不少見,在《左傳孔疏》中便很常見。此外,《通志‧氏族略第二》、《通志‧都邑略第一》、張澍(禾卒)《世本集補注本‧居篇》則記載說:「又桉《史記楚世家》:『蚡冒卒,弟熊達立,是為楚武王。』」(38頁)恐怕《史記‧楚世家》本來真正是做「熊達」,後世才被改為「熊通」。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11-23 09:08 , Processed in 0.03380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