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查看: 12393|回復: 3

[讨论] 清华简背的刻线和墨线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4-14 15: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楚简背面存在刻划斜线或墨书线道的现象。包山简整理者曾介绍说:“有少量竹简背面有刻刀划出的斜线,或墨笔划出的墨线,相邻的简有的可据此依次相接,有的则互不相关”,并认为“这两种线道可能是在编联之前做的某种记号”。清华简壹发表的竹书也有这类现象,但整理者似乎没有做出说明(就我们所见,仅在《尹至》篇“说明”处指出,该篇的编联参考了简背痕迹,但是仅据图版我们不敢确定该篇是否存在原始刻线)。在9篇竹书中,《楚居》6号简背靠近竹节处有一道比较粗的墨线,另外《耆夜》、《金縢》、《皇门》、《祭公》、《楚居》5篇都有刻划痕迹,同篇各简的斜线往往互为平行线。以《耆夜》为例,其1-4、11-13号简背面都有斜线,位于简的上半部。其中1-4号简各有一道斜线,四道线斜度基本相等,互为平行线,在简上所处的位置也比较接近,但是不能连成一条直线。11-13号简各有上下两道不同方向的斜线(13号简与12号简上斜线大体相当的部位恰好残断,疑断口处正是刻线所在),三枚简上线条和下线条的斜度也分别相同,乍看上去,似乎可以连成上、下两条线,事实上也无法形成直线。1-4号简各有两个竹节,四支简竹节间距及竹节与简两端的间距相同,可见它们取自同一竹材的同一竹段。11、13号简有残缺,就现状看,两支简与12号简应该一样,只有一个竹节,竹节与竹简两端的间距相同,其取材来源亦同。材源相同的简,其上刻线互为平行线,位置也有规可寻,那么这些线应该是大体同时形成的。据清华简的这种情况,可以推测楚简简背的刻线有可能是修治环节形成的,“记号”说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意见。刻线的初衷与编联可能没有关系,可是同地、同时、同批制作的竹简,被用于书写同批文字材料的可能性更大,因此简背刻线有可能和简文的分组、编联产生关系,从而为我们现在的整理工作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或启示。
發表於 2011-4-14 17:02 | 顯示全部樓層
我的学生孙沛阳对此问题已有专文研究,请大家少安毋躁,拭目以待。
 樓主| 發表於 2011-4-14 17:43 | 顯示全部樓層
谢谢提示。刚知道孙同学文复旦网曾有披露,失察,不好意思!
發表於 2011-4-14 18:38 | 顯示全部樓層
参看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清华简〈程寤〉简序调整一则》(2011年1月5日)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43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11-26 21:04 , Processed in 0.03514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