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查看: 7860|回復: 1

湖北曾侯乙墓东北再发现一墓 出土青铜器zz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8-27 09: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图为:65号墓出土的青铜鼎上,可见“曾侯谏作宝彝”六个铭文字。
  
   (记者伍迪 特约记者王继斌 通讯员毛传荣)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等文物,震惊了世界。昨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黄凤春研究员告诉记者,在距曾侯乙墓东北20多公里的叶家山墓地,近日又发现一座曾侯墓。墓中出土的青铜器,刻有“曾侯谏”等大量铭文,让考古专家眼睛一亮,具有极为重大的学术研究价值。

  65号墓主人是曾侯谏

  去年12月28日,位于随州开发区淅河镇蒋寨村叶家山的村民,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一批青铜器。今年1月上旬,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员到现场调查,对两座残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并初步确定:这是一处新发现的西周家族墓地,是江汉地区乃至长江流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西周古墓之一。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北省文物局和随州市成立专班,于今年2月至6月对叶家山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目前,田野发掘第一期工作已基本结束,共发现墓葬65座和1座马坑,除两座大墓未发掘外,其余墓葬都已发掘完毕,出土各类文物739件套,其中青铜器325件。

  黄凤春说,更为重要的是,65号墓出土的绝大多数青铜器上可见“曾侯”、“曾侯谏”等铭文,表明该墓是西周早期曾国的一处墓地,比世界闻名的曾侯乙墓要早500余年,墓主人是曾侯谏。

  大量从未见过的铭文露面

  勘探发掘表明,叶家山墓地长150米、宽100米,保存非常完整。

  黄凤春说,目前该墓地发现的青铜器上大多带有铭文,铭文总字量达398个,铭文内容除常见的一些西周早期的族氏文字和方国名外,还有大量为过去所未见过的人名。这对于排定墓地的世系、确定曾国与其他方国的关系,具有重大的学术研究价值。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一些青铜器上的古文字为过去所未见,对于古文字学的研究,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曾、鄂两国曾并存于随州

  曾侯乙墓发现后,考古界有关曾国问题的讨论一直不绝于耳。黄凤春介绍,大多数学者认为曾国是西周晚期周灭鄂后立国的,叶家山墓地所见铜器及铭文表明,西周早期已有曾国。

  黄凤春分析,叶家山墓地铜器的出土,表明曾、鄂应是同时并存于西周早期的两个古国。从青铜器出土范围看,西周早期曾国并不大,应该是仅局限于随州的漂水流域。随着鄂被周消灭,曾国迅速扩展至汉水以北及南阳盆地一带,成为替代鄂国的汉水以东第一大国。

  更惊人的发现可能在后头

  黄凤春介绍,叶家山墓地还有两座大墓尚未发掘,后续发掘工作将于下月底启动,更惊人的发现可能还在后头。

  有分析认为,在随州擂鼓墩出土举世闻名的曾侯乙墓后,随着叶家山墓地的发掘,随州将逐步形成“南有擂鼓墩、北有叶家山”的古遗址格局。


文章来源: 荆楚网
http://cul.china.com.cn/lishi/2011-08/25/content_4434145.htm
發表於 2011-8-28 15:03 | 顯示全部樓層
随州叶家山墓地考古发现将改写历史教科书
  
http://news.artxun.com/yuanshici-1667-8334733.shtml
  
“考古掘出新春秋”
——随州叶家山墓地考古发现将改写历史教科书
  
本报记者 张顺 通讯员 项章
  
  经过考古工作者4个多月的艰苦工作,随州叶家山墓地共发现清理墓葬65座和1座马坑,出土陶、铜、瓷、漆木、玉石等各类文物达739件套,青铜器多达325件。最为重要的是,在多座墓葬的青铜器上见有“曾侯”和“曾侯谏”的铭文,比已知的曾侯乙墓要早500余年。近日,湖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叶家山墓地考古发掘总领队黄凤春,随州市博物馆副馆长项章详细介绍了这一考古发现,并分析说:叶家山墓地应是早期曾国高等级贵族公墓,这对商周断代史尤其是西周早期曾国史的研究将是一个重大突破,是继曾侯乙墓享誉海内外之后的又一个改写历史教科书的考古新发现,正如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传根《随州古韵·叶家山古墓群小议》一诗所言——“考古掘出新春秋”。
  
“西周岁月风水地”
  
  叶家山墓地位于随州经济开发区淅河镇蒋寨村八组,南距西花园及庙台子(新石器至商周时代)遗址约1.5公里。从考古勘探和发掘了解,其整个墓地长150米、宽100米,面积达15000平方米。其中,大型墓葬(长4、宽3米)有10座,中型墓葬(长3、宽2.5米)5座,小型墓葬50座。其随葬品全都是放在棺椁外的熟土二层台上。部分大型墓葬的坑边发现有下棺用的圆形或方形“碑”的遗迹。本次发掘的墓葬最深的达到9.7米,其“深埋”特点为西周葬俗所特有。
   
  从墓葬平面观察,所有墓葬自北向南有规律分布,以大墓为中心,中小型墓则围绕大墓排列,符合《周礼·春官·冢人》所谓“昭穆”制度的记载:“父曰昭,子曰穆;昭居左,穆居右。”因此,叶家山墓地显然是一处保存完整,经过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西周早期高等级贵族公墓地。
  
  从所出青铜器组合分析,礼(食)器有鼎、簋、飌,酒器有觚、爵、觯、?、尊、卣、?、觥。根据器物类型学研究,这批遗物具有姬周文化特性,年代为西周早期,国属应属曾。其年代大体应在西周的成、康、昭之世 (公元前1042年—公元前977年)。可以推断,大约在西周的早期,当时的曾侯被埋葬于此地,说明其政治中心的国都当离此地不远。
  
  同时,考古队以叶家山墓地为中心,在方圆10公里范围内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区域系统调查,以判定叶家山墓主人生前的居住地。通过调查,又新发现了9处新石器至商周时期的大型聚落遗址,其中,以庙台子遗址为中心的聚落群最大,辐射西花园、大蒋湾等小遗址,面积约30万平方米。地面调查和局部勘探显示,庙台子遗址有城墙、壕沟和大型建筑基址的遗迹,应当是西周早期的一个重要古城。
  
  叶家山墓地与庙台子遗址相距不足1公里,初步判定,叶家山墓地的主人当与庙台子遗址有关,庙台子遗址可认为就是西周早期曾国都城之所在。
  
“精瓷还教青铜羞”
  
  自曾侯乙墓发现后,有关曾国的来源和始封问题不绝于学界,大多学者认为曾国是在西周晚期周灭鄂后而立国的。叶家山墓地西周早期所见铜器“曾侯”铭文表明,西周早期不仅有曾国,并已称侯,比已知的曾侯乙墓早五百多年。已经发掘完的M65所使用的鼎数为7鼎,是该墓地所使用鼎数最多的一座墓葬,《春秋公羊传·桓公二年》“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与这伴出的还有铜钺和铜面具等反映高等级身份的重器,推定M65极有可能就是西周早期的曾侯谏墓。说明曾国早在西周早期就已在汉东地区存在并已相当强盛了。
  
  本次科学发掘过程中,大量成熟、品类齐全的原始瓷器屡现于叶家山高级贵族墓葬内,不仅保存完好,而且与青铜器的组合和共存关系明确,将有助于解开原始瓷器的产地问题。原始瓷湖北过去发现不多,且器类单一,这次集中发现的批量原始瓷器将成为学术界探讨的重要物证。对于原始瓷器重要性的评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雷兴山说过:“凡是有青铜器的墓葬,不一定有原始瓷器;但是有原始瓷器的墓葬,它一定有青铜器。”
  
“随城一脉乃鼻祖”
  
  汉东西周方国格局素为学术界所重视,其中关于“汉阳诸姬”分封与文化,曾(随)、鄂、厉、唐、楚等之间关系的问题,也是此次考古发掘力求解决的重要学术课题。据统计:叶家山墓地青铜器铭文总字量达300余字,铭文内容除常见的一些西周早期的15种族氏文字和方国名外,也见有大量过去所不见人名。对于排定墓地的世系及与其他方国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
  
  “汉阳诸姬”是指在西周早期周成王陆续在汉水以东以北和江、淮间,分封了诸多姬姓或姻亲诸侯国。涉及随州境内的就有三个国家,如:曾国(李学勤先生首倡“曾随合一”说,即曾随为一国二名),姬姓,今淅河镇境内漂水以东一带(收藏于日本出光美术馆的静文鼎铭文也提及曾、鄂两国,铭文云:“王在成周太室,命静曰:‘俾汝司在曾、鄂师……”现在看来,周昭王南征铜器铭文中的曾就应作西周早期曾国解读了,昭王南征正是以汉东的曾和鄂两个国家为军事据点);唐国,姬姓,今唐县镇境内;厉国,又称赖国,姬姓,为新石器时代“神农所生处,称谓烈山氏”,与随、唐比邻,同为西周的重要属国。鄂国,又称噩国,篯姓,今安居镇境内蟟水流域。分析得出,曾(随)、厉、唐之间的关系是与周王同姓诸侯国,其分封汉水以东主要目的为了“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加强对荆楚地域的控制。曾、鄂之间,为异姓诸侯国,伴随安居羊子山鄂侯铜器群发现及淅河叶家山曾侯器群的面世,说明西周早期,曾、鄂应是同时并存于随州的两个古国,从铜器出土范围看,西周早期曾国并不大,仅局限于随州的漂水流域,但随着鄂被周消灭,姬姓曾国迅速扩展至汉北及南阳盆地一带,成为名符其实的“汉东之国随为大”。同时,“一城四国”的现象既表现出一脉相承、相互拱卫的血缘关系,又表明了主权独立、朝代更替的历史现象。
  
  由此,曾国王朝崛起、兴盛的脉络,才逐渐显现……
  
  叶家山高等级贵族墓地,是二十多年来国家文物局首次批准湖北主动考古发掘的墓地,其墓地的规格和规模在整个长江流域都屈指可数。其墓葬保存之完整,出土文物之丰富,时代特征之鲜明,都为中南六省考古发现所仅有。其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令人叹为观止。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11-22 22:59 , Processed in 0.03320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