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查看: 7635|回復: 1

“止”字表俘获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11-26 10: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沈培先生《试释战国时代从“之”从“首”(或从页)之字》一文详尽分析了该字形在玺印和简册中表示的词,认为《申公臣灵王》“陈公子皇(之首)皇子”的“之首”表俘获之意,读为“得”。附记中云李学勤先生说读为“止”,亦表俘获。所以沈先生退一步讲,此字读为“得”还是读为“止”,不能确定。并且提示说《故训汇纂》“止”有表俘获一类意思的例子。

查《故训汇纂》举战争中用“止”表“执”之例,出《左传》僖公十七年,文“齐人以为讨而止公(僖公)”。杜预注:“内讳执,皆言止。”未言实战。又举“止”表“获”之例,出僖公十五年梁由靡、韩简、虢射迎战秦伯“将止之”,杜预注“止,获也”例。辞例与简文语境相合,但并不是最早的例子。

“止”表战争中的俘获,已见于隐公十一年“公(桓公)之爲公子也,与郑人战于狐壤,止焉。郑人囚诸尹氏。”杜预注:“内讳获,故言止。”而且这里也明确是实战中用“止”表被俘。
《申公臣灵王》篇首“禦于朸述”,交代战争已爆发,跟着说有人被俘,用“止”字,语境与《左传》例同。
那么,用“止”表俘获实无“内讳”之义理可言。据史书,此事所谓“皇子”可能是郑国“皇颉”(李学勤、陈伟先生等并有此说),陈公子皇俘虏了他,一如晋国将士即将俘获秦伯,似无“内讳”的必要。杜预于僖公十五年不注“内讳”,是例穷也。故竹添光鸿于隐公十一年注云,“止”训获是“古训固然”。如果竹书的确读为“止”表俘获,可算是添了一个新证。
 樓主| 發表於 2011-11-26 10:20 | 顯示全部樓層
据隐公十一年文例并可以确定“止”与“囚”有别。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11-23 10:58 , Processed in 0.03209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