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樓主: 王寧

清華簡八《攝命》初讀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8-11-22 17:41 | 顯示全部樓層
簡17-18:王曰:攝,余辟相唯御事,余厭既異厥心厥德,不[辶㞢](之)則[宀卑](俾)于余。
“余辟”和“余厭”為對文,可能是指王的兩種人。
整理者引《酒誥》:“自成湯咸至于帝乙,成王畏。相惟御事,厥棐有恭。”傳統的斷讀作“自成湯咸至于帝乙,成王畏相。惟御事,厥棐有恭”,根據《攝命》看,“自成湯咸至于帝乙”一句屬於上段文意,應該點句號,即“在昔殷先哲王,迪畏天顯小民,經德秉哲,自成湯咸至于帝乙。”下面是“成王畏相惟御事,厥棐有恭”。“相”字可能是“喪”的假借字,喪失義,意思是成王擔心喪失御事之人,所以對輔佐的臣子們恭敬。
《攝命》此簡的“余辟”可能是指我主事之人,“余厭”可能是指我合心之人,王可能是說:我主事的人喪失了辦事的人(或能力),我合心的人已經異心異德。
“[宀卑]”即“庳”字,此處疑當讀為“㪏”,《說文》:“毀也”,字亦作“捭”。“則㪏于余”意思應該是就會損害到我。

補按:心包先生釋“辶㞢”為“延”義較勝,故刪余說。
QQ图片20181122173836.png
 樓主| 發表於 2018-11-22 18:05 | 顯示全部樓層
簡21:乃服隹(唯)[𦟘皿] (寅)。
整理者引《康誥》:“汝惟小子,乃服惟弘。”
按:由《攝命》看,“[𦟘皿]”即“夤”字異體,則《康誥》之“弘”當作“引”,乃音近通假字。
 樓主| 發表於 2018-11-23 07:05 | 顯示全部樓層
引用第41楼心包于2018-11-22 12:48发表的  :
簡16,“勿教人德我”,其中的“德”,整理者解釋為“以我為有德”。
按:下對上用“德”的話,一般訓為“感激”,文獻不勝其舉,這是“德惠”一訓在具體語境中的施受轉化(A德B,B感德于A)。從前後文例來看,王似乎沒必要不讓人以他為有德,這裡似理解為“感激”。畢竟“設其服”,“攝”對王感激(“對揚王休”)也在情理之中。

這個“教”可能讀為仿效的“效”。另外,這裡的“我”也許不是王的自稱,而是類似“楊子為我”的“我”,泛指自己、自我,“德我”即以自己為有德,其意思大概接近今天說的“自我滿足”、“自以為了不起”、“自我感覺良好”之類。
發表於 2018-11-23 12:32 | 顯示全部樓層
簡1:劼姪毖
整理報告云:“劼,李學勤比對戎生編鐘‘劼遣’、晋姜鼎‘嘉遣’,以爲‘劼’義同於‘嘉’(《戎生編鐘論釋》,《文物》一九九九年第九期)。‘姪’如字,兄弟之子。毖……當從《廣韻》訓爲‘告’。”
石小力先生引清華簡(叁)《說命下》簡7“余既䛊(劼)䛑(毖)女(汝)”,認爲“䛊䛑”與“劼姪”意同,應當統一解釋;他懷疑三字當為同義連用,《說命》的注釋已經指出“劼”有誥戒之意,“䛊”疑讀為“規”、解爲勸誡,〖石文云:《鄭武夫人規孺子》篇之“規”字,本作從言從之形,李守奎先生釋為“規”,認為從言從支,支即“規”之初文。李文引陳劍先生說即枝指之“枝”的初文。故從支聲之字可以讀為“規”,而只聲字與支聲字又屢見通用,故“䛊”與“䚳”有可能為一字異體,“䛊”也是規勸之“規”的異體。〗“姪”(定紐質部)讀為何字待考,但也不排除與“䛊”(章紐支部)通假的可能性。[ 石小力:《清華簡第八輯字詞補釋》,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網站,2018年11月17日。]

我們認爲石先生的看法基本可信,這裏對“姪”的釋讀略作討論。我們懷疑,“姪”(質部定母)當讀爲“示”(脂部船母),即《周公之琴舞》簡3“(示)告(余)(顯)悳(德)之行”之“示”,爲告知之義。上古“至”聲、“氐”聲的字常常相通,如《儀禮·聘禮》“義之至也”,鄭注“今文至爲砥”;“氐”聲、“示”聲的字常常相通,如上博簡《緇衣》簡1-2“(以)眡(示)民(厚)”,《說文》“眡”爲“視”之古文。
搜狗截图20181123123011.jpg
 樓主| 發表於 2018-11-23 16:14 | 顯示全部樓層
簡28:[宄+又](仇)囗女。
“仇”後之字,“艸”下所從的,更接近“訢”字,從艸訢聲,亦當讀為“恨”。
QQ图片20181123161144.png
發表於 2018-11-23 17:16 | 顯示全部樓層
簡1:余亦~竆(窮)亡(無)可事(使)
1-1.jpg
1-2.jpg
發表於 2018-11-24 12:13 | 顯示全部樓層
簡1:余亦~窮亡(罔)可事(使),“亡”也可讀為“罔”。《尚書·咸有一德》:“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事。”
發表於 2018-11-24 12:36 | 顯示全部樓層
簡2:甚余我邦之若否,越小大命

   甚余,整理報告無注。此句與毛公鼎(《集成》2841)“虩許上下若否,越四方”有極密切的關聯,我認爲“甚余”、“虩許”有可能是一個語詞的不同書寫形式。“甚”(侵部禪母)、“虩”(鐸部曉母)古音有距離,但是“余”(魚部喻母)、“許”(魚部曉母)古音很近,“余”聲的字與“午”聲的字也可以間接相通假。

   另外,清華簡《芮良夫毖》簡3有“簡鬲(歷)若否”,“簡”上古音屬元部見母,“歷”屬錫部來母。“歷”與“虩”音近,“簡”與“余”音近——上古文字及文獻材料中魚部字與月部字經常有通假之例,舌根音聲母字與來母字常常有關聯,可爲參照。這樣看來,“簡歷”可能與“甚余”、“虩許”一樣,是這個語詞的一種書寫形式。這三個詞的關係可用下圖表示:

甚(侵部禪母)余(魚部喻母)
虩(鐸部曉母)許(魚部曉母)
歷(錫部來母)簡(元部見母)

   其中“歷簡”是“簡歷”調換字序得來。上古漢語的雙音節語詞,尤其是由詞性相同、意思相近的兩個詞組成的雙音節語詞中,兩個字的字序經常可以互換,如《詩·周南·桃夭》“室家”與“家室”,《左傳》桓公二年“肥腯”與《禮記·曲禮下》、《墨子·尚同中》“腯肥”,《論語》、《孟子》“朋友”與《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友朋”等。


   這個語詞是否還有其他書寫形式,其意思爲何,還有待進一步考察。
發表於 2018-11-25 21:41 | 顯示全部樓層
簡3[聿食]字,整理者疑讀爲“卦”,把“猷”讀爲“䌛”,大概是把“卦猷”理解爲卦爻辭,那麼“肆余卦䌛卜乃身”就是我以卦爻辭卜乃身,不過卦爻辭是占卜之後才產生的,這樣解釋似不夠妥當。我們懷疑[聿食]字或爲見於簡20、23、25的[才食卩](𩛥)字之譌,其右側的人形與左上的“才”形誤合書爲“尹”形。若然,此處當用金文中多見的“始”義,“猷”當即見於《尚書》的加強语气的虚词(參看沈培《西周金文中的“䌛”和《尚書》中的“迪”》,《古文字研究》第25輯),“肆余載猷卜乃身”是說我在一開始確實卜問過你。
發表於 2018-11-26 08:23 | 顯示全部樓層
簡6+7:“汝能歷,汝能并命,并命難(勤)【6】㣈(肄-勞也)。”
“㣈”整理者釋“肆”訓爲“陳”,或許理解爲陳說之義。按,從上下文看,“㣈(肆)”不如讀爲“肄”,訓“勞”。
《書•顧命》:“陳教則肄,肄不違”、《詩•邶風•谷風》:“有洮有潰,既詒我肄”、《左傳•昭公三十年》:“若爲三師以肄焉”,舊注皆訓“肄”爲勞。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3-29 01:50 , Processed in 0.03918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