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查看: 8042|回復: 0

[原创][讨论] 黄香生平疑点考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3-21 12: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作者 彭斌武   东汉名臣黄香,是一个以孝闻名,以才著称,以廉驰誉,集多种优秀品质于一身的复合型杰出人物,故而千百年来备受国人景仰、推崇。遗憾的是因年代久远,史籍佚亡,致使对黄香的生前身后留下了许多难解之谜。诸如他究竟出生于何年,史籍缺载;其卒年虽然有载,但诸说不一,难判正误;他救灾有功,使“荒民获全”,反而免职,让人迷惑不解;逝世后归葬家乡源口,源口今在何处,何以命名源口,等等。这些疑点对今人全面了解黄香,深刻认识黄香,科学评介黄香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而成为研究黄香必须突破的难点。本文通过深掘本传以觅踪,采撷佚史以补缺,旁征类事以求证等方法,对这些难解之谜进行探讨,力求找到贴近历史真实的答案,并以此求教于大方之家。 黄香出生于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        史书中为黄香立传的并不少见,但都只字未提黄香的生年,以致今人介绍黄香时,或回避其生年,或以(?——106)的方式暂作阙疑。人们对这样一位历史名人的生年阙如,无不引以为憾,特别是黄香后裔更不愿这种状况继续下去,于是便对黄香的生年进行了推理。有一种黄姓宗谱记载黄香出生于光武帝建武三十一年(公元55年)。这个记载显然有误。《后汉书·黄香传》载:元和元年(公元84年)后,千乘王行加冠礼,汉章帝特诏黄香到殿下,环顾诸王说:“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如果黄香真的出生于建武三十一年,那么这时的黄香至少已年过三十。古人有“年过三十半老人”之说,章帝怎么会对一个已是“半老人”的黄香称“黄童”呢?可见此说是不能成立的。 其实黄香的生年是有迹可寻的。黄香曾说过一句话,是研究他生年的最宝贵的依据。         永元六年(公元94年)黄香累迁尚书令。后来和帝要提拔他任东郡太守,黄香为人谦虚谨慎,执意不愿当太守,便向和帝上了一道言辞极为恳切、意志异常坚决的奏疏,说道:“遭值太平,先人余福,得以弱冠特蒙征用……。”这里所说“得以弱冠特蒙征用”是研究黄香生年的关键句,“弱冠”是关键词。《辞海》释“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官礼,故用以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汉语大词典》释“弱冠”为“特指二十岁”。那么东汉时的“弱冠”是否特指二十岁,或二十岁左右的年龄呢?答案是肯定的。      《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载:章帝十九岁(虚岁)即皇帝位,翌年改元建初。建初二年他下了一道诏书,其中说道:“朕在弱冠,未知稼穑之艰难。”这年章帝的年龄为二十一虚岁,二十足岁,说明东汉时“弱冠”是特指二十岁,或二十岁左右的年龄,所谓“左右”,无非是虚岁实岁之差罢了。以此类推黄香疏中所言 “得以弱冠特蒙征用”,就是指他二十岁时特蒙征用。谁征用?当然是皇帝征用。这个皇帝应该是和帝而不是章帝。因为章帝早在元和元年(公元84年)之前就任命黄香为郎中,之后在千乘王冠礼时还称黄香为“黄童”,这说明章帝征用黄香时,黄香还是一个少年儿童,与“弱冠”二字相距遥远。    和帝是什么时候征用黄香的呢?就是他即皇帝位的时候。和帝即位后对诸王的封地、封号进行了大刀阔斧地调整,对朝臣实行了大换班,而对黄香却给予了特殊的恩典,继续留他在尚书台为官。所以黄香说“得以弱冠特蒙征用。”和帝即位是在章和二年,即公元88年,这年就是黄香所称的弱冠之年,《汉语大词典》释为“特指二十岁”之年。88-20=68,证明黄香出生于公元68年,即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应该说这个生年不会有太大的误差。   延平元年以后黄香依然健在     黄香的卒年,诸书记载有异。《后汉书·黄香传》载:“延平元年(公元106年),迁魏郡太守……后坐水潦事免,数月,卒于家。”而《楚师儒传·汉黄太守香》载:“延光元年(公元122年),迁魏郡太守……后坐水潦事免,数月,卒于家。”前为“延平”,后为“延光”,二者一字之差,却相差16年,孰是孰非?结论应在考证之后。     “延平”是婴儿皇帝殇帝的年号。这年八月殇帝夭折了,安帝即位,翌年改元永初。如果黄香卒于延平元年,那就说明黄香不曾在安帝朝为官。然而笔者发现延平元年以后黄香依然健在,安帝朝的一些重大事件留下了他的足迹,最突出的有两件事。     一是《后汉书·黄香传》载:黄香“晓习边事,均量军政,皆得事宜。”意思是说黄香坚持每天拂晓就搞军事训练演习,把军事和政务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两方面的公务都做得很好。这事应该发生在安帝朝。因为黄香是文官,自有国家以来,文治国,武安邦,都有明确的分工,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朝廷是不会让文官去搞军事的。延平元年以前,东汉王朝正处在开国之盛,到和帝时西域50多国都向东汉朝廷纳质入贡,基本上恢复了汉武帝时的疆域,东汉帝国进入了全盛时期,可谓国泰民安,正如黄香向和帝上书所说的那样“遭值太平”,根本不需要像黄香这样的文官去搞军事。但是到安帝时形势就急转直下了。原因是接替班超任西域都护的任尚对班超经营西域的成功经验不以为然,另搞一套,遭到西域各国的反抗,任尚以武力镇压,西域各国便联合起来进攻任尚,任尚被迫撤回了内地,使班超苦心经营三十余年的西域再度成为匈奴人的猎物。居住在今青海一带的先零种羌见有机可乘便公然叛汉,与匈奴轮番进犯汉朝的边境,屠杀边民,抢掠财物。情况危急时,洛阳以西的三辅之地,以北的赵魏诸郡,都连遭叛军铁蹄践踏,京师处于风雨漂摇之中。只有在这危如累卵的形势下,黄香出于保卫京师的需要而“晓习边事,均量军政”,才符合事理逻辑。由此可见延平元年以后,黄香还在安帝朝为官。    二是《楚师儒传·汉黄太守香》记载安帝后期发生的一件大事中,黄香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该文载:乐成王苌骄淫不法,冀州刺史和国相向朝廷举报乐成王苌的罪行。黄香和尚书侍郎冷宏上书议刑,客观地分析了乐成王苌犯罪的原因,并按“周官议亲,蠢愚见赦”的规定,提出了从轻发落,降低其待遇,令其改过自新,革心向道的意见。最后安帝将乐成王苌贬为临湖候。查阅《后汉书·孝安帝纪》,这件事发生在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在延平元年(公元106年)后15年;而且这次与他共同议刑的是尚书侍郎冷宏,说明这时他还在尚书台任尚书令。下一年便是延光元年(公元122年),是黄香任魏郡太守的年份。以上事实告诉我们:黄香在安帝朝为官16年,其中15年任尚书令,1年任魏郡太守。        有人对黄香是否卒于延光元年有怀疑。应该说这种疑虑是多余的。黄香卒于延光元年不仅在《楚师儒传·汉黄太守香》中有明确记载,还可从黄香之子黄琼应征入朝的时间得印证。黄香逝世后,其子黄琼在家守丧三年,期满除服后,朝廷征召他入朝为官,但他“连年不应。”一直到“永建中”才公车应征。 “永建”(公元126——131年)是顺帝的年号。永建元年(公元126年)比延光元年(公元122年)晚四年。黄琼从延光元年守丧到延光三年,史称他丧满除服后“连年不应”;“连年”至少是两年以上,或三年、四年才称得上“连年”。如果是连续三年不应,就到了永建二年,如果是四年不应,就到了永建三年,永建年号总共只有六年,这不就正是“永建中”了麽?所以黄琼在“永建中”应征入朝恰恰证明黄香卒于延光元年,即公元122年。联系前文考证,黄香的生卒年代应为公元68——122年,享年54岁。 黄香是“天人感应”说的受害者    《后汉书·黄香传》载:黄香任魏郡太守的当年,“时被水年饥,乃分奉禄及所得赏赐班赡贫者,于是丰富之家各出义谷,助官禀贷,荒民获全。”意思是说魏郡发生了水涝饥荒,黄香为了救助灾民,把自己的俸禄和皇帝多次赐给他的奖赏全部奉献出来分发给贫苦灾民,带动丰富之家都捐献义谷,帮助官府发放救灾粮,从而使魏郡在大灾之年荒民获得了保全。非常明确,这是对黄香救灾的充分肯定。然而黄香还是落得个因“水潦事免(职),数月,卒于家”的结局。《楚国先贤传校注·黄香》注释说是黄香“因发生水灾,措置未周而免官”。显然此说不能成立。我们从各种 史书的记载中都看不到黄香在水涝灾害中有任何主观过失,相反,却记载他在大灾之年通过努力救灾,实现了“荒民获全”,这是成绩,是功劳。我们不应用今人的理念解读1800多年前的历史事件,只有把这个难解之谜放到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下去研究,才能找到科学的答案;否则,就会歪曲历史,甚至给黄香抹黑。        通览《后汉书》,有一种被“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笼罩的氛围。原来汉朝的皇帝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都奉行“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他们把所发生的灾异,如日蚀、地震、水旱、虫、雹等自然现象和灾害,以及寇贼犯境等,都看作是执政者做了违背天意的事,招致上帝震怒而发出的警示和惩戒。东汉前期的皇帝对于灾异虽然恐惧,但姿态都很高,都主动下“罪己诏”承担责任,祈祷上帝宽恕。到和帝时就开了以灾异对臣下定罪的先河。永元六年(公元94年)秋七月,京师洛阳大旱,和帝亲自到洛阳官署去“录囚徒,举冤狱”。把洛阳令下狱抵罪,司隶校尉、河南尹都降了职。也许是巧合,和帝未及还宫就下起了及时雨。到安帝时,因灾异受惩的官员竟然上升到“三公”一级。永初元年(公元107年),西羌叛汉,切断了陇道,又有四十一郡遭受雨水之灾。安帝以寇贼雨水罪罢免了太尉徐防、司空尹勤的官职。这样的案例在《后汉书》中不胜枚举。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游戏规则到后来竟演变成了封建王朝内部权力斗争、政治倾轧的潜规则。元嘉元年,黄香之子黄琼任司空。桓帝为报梁冀的迎立之恩,要给梁冀以超越制度 的破格封赏。黄琼正色立朝,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为由,坚决反对,迫使桓帝让步妥协。因此梁冀怀恨在心。不料正在这时发生了地震,梁冀喜出望外,便以地动为由要桓帝罢免了黄琼的司空之职。直到梁冀倒台后,黄琼才得以复职。         以上事实表明,凡是以灾异定罪,是不需要当事人有任何主官过失的。黄香因“水潦事免(职)”,属以灾异定罪,因此不需要他有主观过失。由此可见黄香被免职并非“措置未周”的主观过失,而是“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制造的不公。史书能够秉笔直书黄香救灾的功劳,今人没有任何理由给黄香栽上想当然的所谓“措置未周”的罪名。有人推测有可能是黄香任魏郡太守后对官场腐败猛砍了几斧头:取消了“双份粮”,砸掉了“黑仓库”,上任时闭门谢客等等,伤害了贪官们的利益,于是贪官们上下联手,以灾异的罪名报复黄香。这种推测不无道理,不然,立功反而罢官就无法解释。依此而言,黄香被免职是“天人感应”之说与官场腐败共同作祟的结果。 源口就是黄孝村一带     黄香逝世后归葬何处?《一统志》载:“黄香墓在云梦。”明万历年间的光禄、太仆二寺少卿邹观光所著《云梦十书》载:“黄香墓在今(云梦)城北十里铺之北。”比前者说得更明确。更为详尽的莫过于各派黄姓宗谱的记载。《中华姓氏通书·黄姓》引聚斯堂《黄氏宗谱》:“黄香去世后,归葬家乡江夏安陆源口,墓在今湖北云梦县北郊十五里。”晋江市政协网《文史资料》2005年12月发表黄鸿源先生《晋江黄姓源流》称:黄香“逝世后葬江夏安陆源口”。并指出:汉时的“江夏在今湖北省云梦县周围。”全国各地,包括川、湘、闽、浙、赣、皖、港、台以及马来西亚的黄姓谱谍,都有相同的记载。说明源口即今云梦县义堂镇黄孝村一带,是海内外黄香后裔的共识。现在需要弄清楚的是,黄孝村一带汉以前为何称源口。源口,顾名思义必定与水源、源头、水口、冲口 等地形相关。笔者带着这个问题近期走访了当地老人,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源口确实是因地形地势而得名。       置身黄香墓遗址环顾四周,都是一马平川,看不出明显的起伏,更看不出哪里是水源,哪里有水口。但当地人说黄孝村的地势是北高南低,雨水是自北往南流。黄孝村有十个自然村,其中有九个自然村的雨水向南流,流到黄香墓址南约一公里多点的地方,地势稍有隆起,挡住了北水南流,但在黄香墓的正南方,大柯村的东北方,十里铺的西北方,三者之间有一个漏斗形的缺口,当地人称之为“冲口”,黄孝村的雨水都汇集到这个冲口再向南流去。不知哪个朝代,人们利用冲口的有利地形,修筑了两口相连的大塘,长约300米,宽30—40米,称之为南大塘、北大塘。需水时就敞开冲口的涵管灌塘蓄水,不需水时就关闭涵管,让雨水从大塘东侧的沟渠向东南流去。当地人称这条沟渠为冲沟,约5米宽、1米深,下游有1—2米深。冲沟两边是坡度舒缓的梯田。是典型的一冲两塝地形。在316国道十里铺至七里桥段行走,举目西顾看到的层层梯田下面便是冲沟。在冲口以南约2公里处冲沟流进军民港,然后汇入涢水。 黄香墓正处冲口的源头,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古人便把这一带命名为源口。黄香归葬源口以后,这里又因黄香而得名“孝行里”。此后地名屡有变更,或名“汉孝”、或名“忠孝”、或名“黄孝”,但万变不离黄香,不离黄香的崇高美德——孝。因此源口之名如今却鲜为人知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11-23 09:34 , Processed in 0.03320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